“引汉济渭”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沿线大中城市的给水量,是缓解近期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直接依托图中省份的优势矿产资源,可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A.钢铁工业 | B.计算机工业 | C.服装工业 | D.电力工业 |
A.均属于黄河流域 | B.均有结冰期 | C.汛期均在夏季 | D.含沙量都很大 |
A.汉江水量小 | B.冻土层深厚 |
C.森林面积大 | D.地势起伏大 |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下图所示地区修建了大型调水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四个月份中,图示区域河流水位最高的是
【小题2】图示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①北多南少②南多北少③西多东少④东多西少
【小题3】对图中调水线路走向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小题1】下列四个月份中,图示区域河流水位最高的是
A.1月 | B.4 月 | C.7 月 | D.10月 |
①北多南少②南多北少③西多东少④东多西少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城市分布 | B.盛行风向 | C.地形地势 | D.植被覆盖 |
青藏高原贯穿输水隧道全天候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开凿雅鲁藏布江谷地至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深长贯穿隧道,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峡谷地段筑坝截流,支流帕隆藏布江蓄水,利用区域地形高差将雅鲁藏布江部分水量调入柴达木盆地。下图为输水隧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选择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 B.地质条件稳定,自然灾害少 |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 D.环境承载力强,生态修复快 |
①埋藏较浅,防凌汛
②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较低
③不占用大量地表土地资源
④避免受地热产生的高温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完全修复山地冰川 | B.缓解工农业用水短缺问题 |
C.增加森林储备,发展木材产业 | D.促进农牧业和生态渔业大力发展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________。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________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________。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________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小题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 | B.气候 |
C.地形 | D.资金 |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
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及主要受水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配水方案中,河南省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
【小题2】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是 ( )

【小题1】在配水方案中,河南省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河南经济发达 | B.河南干旱严重 |
C.河南人口数量多 | D.京津冀用水需求小 |
A.6月 | B.8月 | C.10月 | D.12月 |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 | B.缩短输水路线 |
C.减少渗漏和蒸发 | D.减轻土壤盐碱化 |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 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
材料二 汉江流域示意图和“引江济汉”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下题。
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小题2】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