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材料二  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
(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________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_。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__    ___。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 (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 (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 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
(5)输水可能对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6)华北平原农业用水高峰期在(   )
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重大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地跨皖豫2省14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1048.68公里。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工程初步拟定多年平均引江水量48.99亿立方米,调入淮河水量26.05亿立方米,水运总量约为10430万吨。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部分区段线路图。

(1)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性。
(3)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线路全长1432千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市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填“引导家庭节约用水”或“加快‘南水’入户”)。
(2)有关该线输出地(甲)与输入地(乙)及沿线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主要粮食作物甲地为小麦,乙地为水稻
B.主要地形类型甲地为平原,乙地为山地
C.该线穿越了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D.该线跨越了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3) “APEC蓝”,用来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针对图中乙区域的雾霾,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 (填“优化产业结构”或“扩大企业规模”)。
(4) 2014年12月,我国在图中的乙区域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为此,小邓、小罗同学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小邓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②小罗同学认为:不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放水。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表现为东南 西北
(2)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南而北)是淮河、__________河、_____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
(3)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区)是湖北、 、北京和天津。
(4)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经50年论证与规划, 11年攻坚克难,2013年12月10日东线一期工程如期完成首次通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为2014年汛后通水打下坚实基础。南水北调,这一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该工程被称为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使1.1亿多人直接受益,每年增加经济效益560亿元。
材料二:上图为“南水北调”线路分布图,中图为东中线输水干线剖面示意图,下图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1978-2009)。
材料三:华北地区十年九旱,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全国之首。
 

   
(1)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与东线相比,中线的优缺点。
(2)根据下图,归纳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说明缺水的原因。
(3)解释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4)说明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全程通水。下左图为河北省境内主要水库、“南水北调”线路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013 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 6%,占全国产量的23. 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右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北部和西部的山区为京津地区主要的生态保护区,据图简述生态区主要的生态价值   ▲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对京津冀地区的积极意义   ▲  
(3)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可开发   ▲  等新能源,试分析其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南水千里进京路”示意图。清洁的水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北上直达北京。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调水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我国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入地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A.土地盐碱化B.土地沙漠化
C.海水入侵D.地面沉降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