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重大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地跨皖豫2省14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1048.68公里。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工程初步拟定多年平均引江水量48.99亿立方米,调入淮河水量26.05亿立方米,水运总量约为10430万吨。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部分区段线路图。

(1)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性。
(3)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2-12 03: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2016年12月14日,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共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市)的8 700万人口,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效益。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及长江武汉段流量示意图。

(1)当长江三峡水库水量充沛时会将三峡水库的水引入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调水地_______;中线比东线调水最大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东线调水工程的最大优点是有___________,所以工程量小,工期短。
(2)东线工程的不足是___________以南段需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大;中线工程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所以工程量大、工期长,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等。
(3)结合北京的气候和长江流量资料,分析如何解决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