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欧洲传统工业分布呈“香蕉带”形状,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促使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分布地区

【小题1】促使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才向东流动 |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
C.工资成本相对较低 |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
A.劳动力需求增加 |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
C.经济会变得萧条 | D.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如下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小题2】对图中②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 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
C. 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
D. 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

【小题1】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小题2】对图中②所示资源调出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改善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 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区
C. 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
D. 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
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小题2】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

【小题1】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A.原料、燃料丰富 |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
D.重视科技投入 |
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
①煤炭丰富 ②工业基础好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距离近
【小题2】“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小题1】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
①煤炭丰富 ②工业基础好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距离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 |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 | 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西气东输之后,“十二五”期间又实施了疆电外送工程。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调整产业结构 | B.加剧环境污染 |
C.缓解能源紧张 | D.促进资源开发 |
A.图甲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
B.图乙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势平坦的特点 |
C.图丙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
D.图丁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五次大的产业转移。据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第一次产业转移与第三次产业转移中,输出国共同原因是( )
【小题2】第五次产业转移,中国产业向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回流的原因( )
【小题3】第五次产业转移会使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 )
产业转移 | 时间 | 输出国 | 被输入国 | 转移产业 |
第一次 | 19世纪40年代 | 英国 | 美国 | 纺织工业 |
第三次 | 20世纪60年代开始 | 日本 | 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 | 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产业转移的升级,又逐步扩展到了汽车、电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第五次 | 近些年 | 中国 | 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二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 | 输出的双路线:低端的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高端的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 |
【小题1】第一次产业转移与第三次产业转移中,输出国共同原因是( )
A.本国市场狭小 | B.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
C.本国劳动力不足 | D.经济全球化趋势 |
A.市场的扩大 | B.科技的发展 | C.环境承载力的增大 | D.劳动力增加 |
A.老龄化趋势减缓 | B.工业产值增加 |
C.城市化水平提高 | D.工业化进程加快 |
读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
C.生态环境改善 | D.财政收入减少 |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条件 |
A.ab | B.cd | C.de | D.ae |
A.北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电能 |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
D.西电东送主干管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山西,最大输入省广东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
(4)能源短缺是图中B地区和C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人建议从外地输入天然气和电能,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
(4)能源短缺是图中B地区和C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人建议从外地输入天然气和电能,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