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珠江三角洲水资涯配置工程西起取水口西江干流鲤鱼洲岛,东至交水口深圳公明水库,以深层管道(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输水方式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旨在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市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同时为香港及广东番禺、顺德等地区提供应急备用供水,也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工程选择从西江引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江流域面积小,开发利用程度低 |
B.东江流域汛期长,降水丰富 |
C.西江径流量丰富,开发潜力大 |
D.西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①珠三角核心城市区移民难度大
②工程沿线水文地质情况复杂
③需要克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长距离地下深埋管道检修难度大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 )
A.河流 | B.气候 | C.地形 | D.资金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 D.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 500 亿度。据此结合“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小题2】“皖电东送”工程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 |
B.有利于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 |
C.有利于改善上海市环境质量 |
D.有利于上海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A.解决上海能源短缺的状况 | B.改变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 |
C.改善安徽的大气环境质量 | D.促进安徽的就业及经济发展 |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属于我国大陆三大信息产业集聚带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环渤海地区 ③成渝地区 ④长江三角洲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属于我国大陆三大信息产业集聚带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环渤海地区 ③成渝地区 ④长江三角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
B.高层次承接全球新一轮的IT产业转移 |
C.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
D.致力于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 |
近年来,美国多家高新技术的特效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移入中国北京等地,与此同时美国多家领先的特效企业宣告破产。一方欣欣向荣与一方难以为继的背后预示的是一次从美国到中国的3D产业大迁徙。
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美国3D产业难以为继而中国欣欣向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劳动力 | B.人才技术 | C.政策 | D.市场 |
①填补3D产业空白
②有效缓解“民工荒”问题
③提高娱乐服务业的集聚程度
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根据“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哪个环节( )


A.设计环节 | B.加工环节 | C.营销环节 | D.据实际情况而定 |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
B.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
C.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
D.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无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正进行着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一系列的产业转移到苏北等地。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B.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
C.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
D.与全国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侧重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