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小题2】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小题1】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 | B.滥垦耕地 | C.滥伐森林 | D.过度放牧 |
A.云贵高原 | B.江南丘陵 | C.内蒙古高原 | D.黄土高原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森林带在乙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目前,该森林带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后果最有可能是( )

【小题1】该森林带在乙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丰富 | 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
C.受西南信风的影响 | 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
A.自然灾害减少 | B.全球降水增加 |
C.全球气候变暖 |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图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②①④ | D.④①③②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kg) | 粮食总产量(亿kg)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严重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游最丰富的能源是
【小题2】治理黄河水灾,最关键在于
【小题3】近十年来,黄河曾多次发生断流,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游最丰富的能源是
A.水能 | B.煤炭 | C.天然气 | D.石油 |
A.上游建造水库 | B.中游泥沙的治理 |
C.中游修建大坝 | D.下游植树造林 |
A.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 | B.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
C.人口、经济不断发展,耗水量大 | D.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 |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图1

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图3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
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图1

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图3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
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类型 | 比重(%) | |||
三次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7.6 | 46.1 | 26.3 | ||
农业 | 种植业 | 畜牧业 | 渔业 | 其他 |
68.5 | 27.7 | 1.0 | 2.8 | |
工业 |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 轻工业 | ||
67.0 | 33.0 |
(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77年7月 | 2013年7月 | ||||
最大6小时降雨量 |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 最大6小时降雨量 |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
48.8 mm | 66.1 mm | 83.7 mm | 69.8 mm | 85.2 mm | 97.2 mm |

【小题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
D.2013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
水库消落区,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
【小题1】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A.初春 | B.初夏 | C.深秋 | D.冬季 |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 |
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
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
下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小题2】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 )。
【小题3】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小题1】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泥石流 | D.地震 |
A.人类开发 | B.气候变暖 | C.季风强弱 | D.构造运动 |
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 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
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 D.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1999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分析Z县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