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年降水量_______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


A.300mm~450mm | B.300mm~530mm | C.450mm~530mm | D.≥450mm |
下面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该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该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材料二 侵蚀模数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下图为延安燕儿沟流域土壤侵蚀与降雨量动态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图中侵蚀模数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一 下图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材料二 侵蚀模数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下图为延安燕儿沟流域土壤侵蚀与降雨量动态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图中侵蚀模数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 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 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③ ![]() | D.②③④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示资料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
(4)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试指出促进这些矿业城市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输出地。该省水土流失严重,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异地移民搬迁,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及夏雨比重分布图。

(1)据图示资料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
(4)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试指出促进这些矿业城市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下图为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小题2】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南水北调 ②退耕还林 ③治沙治水 ④节约用水
【小题3】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小题1】与图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
①南水北调 ②退耕还林 ③治沙治水 ④节约用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A.西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南方地区 | D.青藏地区 |
(题文)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2015年6月29日,黄河调水调沙开始,历时15天。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
A.加快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
B.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改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
C.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D.在黄河源头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