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上图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示意图”,下图 是“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A、B、C、D、E字母填入上左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三者,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下图中,A处地形相对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 。
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采取 ,
D处应修建 工程。
(3)人类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A、B、C、D、E字母填入上左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A.粮食需求量增加 | B.粮食产量下降 |
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
E.过度放牧 |
下图中,A处地形相对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 。
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采取 ,
D处应修建 工程。
(3)人类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左图)
材料二 右图为“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
(3) 你认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的共同治理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左图)
材料二 右图为“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
(3) 你认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的共同治理措施有哪些。
下图为山西某地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的联系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A.a——④ | B.b——① | C.c——② | D.d——③ |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 cm变为现在的20 cm。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的演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措施中,针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加施化肥提高肥力 | B.跨流域调水 |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D.采用滴灌技术 |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右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小题2】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是

【小题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渍化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2】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小题3】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
【小题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小题1】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气候变暖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C.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
C.黄土疏松,多暴雨 |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
A.保持水土 | B.安排合理耕作制度 |
C.控制开矿规模 | D.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小组做地理实验,观察有植被覆盖与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差异。
实验器材:两块木板(1米长,0.6米宽)其中一块木板是光滑的(代表无植被覆盖),另一块粘上一层棉质毛巾(代表有植被覆盖)、两小盆等量沙土、两个盛满水的喷壶、两个带刻度的水槽、两块秒表。
请你为该小组(1)设计实验过程
(2)预计实验结果
(3)总结实验原理
某中学地理小组做地理实验,观察有植被覆盖与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差异。
实验器材:两块木板(1米长,0.6米宽)其中一块木板是光滑的(代表无植被覆盖),另一块粘上一层棉质毛巾(代表有植被覆盖)、两小盆等量沙土、两个盛满水的喷壶、两个带刻度的水槽、两块秒表。
请你为该小组(1)设计实验过程
(2)预计实验结果
(3)总结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