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12分)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12分)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小题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小题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A.荒漠 | B.水乡 | C.森林 | D.草原 |
A.炎热干燥 | B.温暖湿润 | C.寒冷潮湿 | D.寒冷干燥 |
A.流量大而稳定 | B.流量季节变化小 | C.含沙量大 | D.没有冰期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小题3】三门峡水电站的修建对渭河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 ②加快泥沙淤积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少
【小题4】西安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 ②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 ④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小题1】关于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
B.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 |
C.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
D.该地区气候寒冷,冰川作用强烈 |
A.防洪 | B.发电 | C.养殖 | D.防治水土流失 |
①流速降低 ②加快泥沙淤积 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④水量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①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 ②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③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 ④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
【小题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
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
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
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
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 |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七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下图为贵州省岩石分布及夏雨比重图和水土流失比重图。


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原因,并简述治理的具体措施。
目前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七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下图为贵州省岩石分布及夏雨比重图和水土流失比重图。


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原因,并简述治理的具体措施。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15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标志着这一跨流域调水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包括西宁市。虽然流域内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3%,但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57%。

(1)分析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引大济湟”对湟水流域的生态有什么影响?
(3)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2015年12月15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标志着这一跨流域调水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包括西宁市。虽然流域内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3%,但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57%。

(1)分析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引大济湟”对湟水流域的生态有什么影响?
(3)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南郊区,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自古以产盐著名。盐湖所处的位置是盆地内最低处,南、东、北三面是巍峨的中条山和吕梁山,西面是黄土台塬丘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地形、水文、气候方面分析运城盐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指出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地形、水文、气候方面分析运城盐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指出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侵蚀作用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图示区域,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简述图中河流的流向特征。
(2)简析图中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中水土流失现象呈现地区差异的原因。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但也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破坏生态平衡,该地区不宜大规模植树。请选择观点,说明理由。
侵蚀作用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图示区域,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简述图中河流的流向特征。
(2)简析图中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中水土流失现象呈现地区差异的原因。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但也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破坏生态平衡,该地区不宜大规模植树。请选择观点,说明理由。
2006-2010年期间,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在贵州喀斯特高原上设立了三类不同地理环境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监测。结合表及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其他两类地区相比,高原峡谷地区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及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小题3】最适宜发展经济林业的是


【小题1】与其他两类地区相比,高原峡谷地区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及其主要原因是
A.小,坡度小 | B.小,土层薄 | C.大,坡度大 | D.大,降水多 |
A.立体农业 | B.生态恢复 | C.开垦梯田 | D.解决能源问题 |
A.鸭池 | B.红枫湖 | C.花江 | D.鸭池和红枫湖 |
我国某地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小题2】该地位于

【小题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 B.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
C.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 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
A.浙江省 | B.贵州省 | C.陕西省 | D.河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