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内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它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是呼伦湖水重要。克鲁伦河在大草原上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画了至少100 多个圆圈。沿岸牧草丰富,自古为重要农牧业地带。
材料二:呼伦湖是中国第五大湖,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湖水量大。旧时呼伦湖北与黑龙江上游河段(海拉尔河)相通。湖泊水位涨落周期较长,约以十年左右为一个涨落周期,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为排水湖,呼伦湖表现为淡水湖,当湖水量持续减少,水位不断下降,只吞不吐,甚至会变为微咸水湖,故湖泊有微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周期性相互转化现象。
材料三:呼伦湖流域示意图及蛇曲景观图。

(1)说明克鲁伦河蛇曲形成过程。
(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呼伦湖周期性呈现微咸水湖和淡水湖的自然原因。
(3)指出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最主要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下题。

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 B.地表坡度大 |
C.土壤颗粒大 | D.植被覆盖率低 |

【小题1】形成图中沙丘的地质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 B.风力侵蚀作用 | C.风力沉积作用 | D.流水沉积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风速快 | B.植被多 |
C.坡度缓 | D.降水多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修复塔里木河下游两岸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把地表水引入灌区,改变地表径流 |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 |
C.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增加下游径流量 |
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 |
①水流速度快②植物吸收少③下渗减弱④蒸发少⑤农业生产截留少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小题1】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
A.地下水 | B.降水 | C.冰雪融水 | D.跨流域调水 |
A.推迟播种时间 | B.营造防护林 |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瓜皮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
上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其附近地区。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3500 mm),年均温7~8℃。沙漠中分布众多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湖泊水的物理化学成分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地下水接近,湖底常见碳酸钙沉积。沙漠中沙丘广布,还有众多高大沙山(沙山高200 ~300m, 最高500 m 以上),沙山内部有碳酸钙胶结层(下图)。近年来,临近的河西走廊沙漠化加剧。


(1)指出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的主要补给,并依据图文材料说明判断依据。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高大沙山形成过程
(3)提出防治河西走廊荒漠化的措施。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小题1】黑河的主要补给水
A.雨水 | B.地下水 | C.高山冰雪融水 | D.季节性积雪融水 |
①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②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③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④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