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沙化土地比重高的人为原因,并提出其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应采取的措施。
A.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
B.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
C.加利福尼亚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
D.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
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时段/年 | 轻度荒漠化 | 中度荒漠化 | 重度荒漠化 | 极重度荒漠化 |
1977~1986 | -1.27 | 22.41 | 4.51 | -1.26 |
1986~1993 | -9.86 | -5.25 | 5.18 | 0.31 |
1993~2002 | 0.45 | 1.03 | -4.43 | -0.46 |
2002~2012 | -0.50 | -0.70 | -2.93 | -1.78 |
1977~2012 | -2.27 | 2.54 | -0.62 | -0.87 |
【小题1】由表中信息可知( )
A.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 | B.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
C.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 D.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 |
A.放牧规模扩大 | B.耕地大量扩张 |
C.农牧民薪柴短缺 | D.不合理灌溉 |
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小题。
地区 | 超载起止年份(年) | 超载持续时间(年) | 年平均超载(%) |
西藏牧区 | 1964~2000 | 37 | 47 |
青海牧区 | 1970~2000 | 31 | 18 |
甘肃牧区 | 1973~2000 | 28 | 20 |
四川牧区 | 1982~2000 | 19 | 10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大致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图示地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是____,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该地区属于____地区。
(2)限制该区域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区域内的葡萄含糖量居世界之首,其主要原因是____。
(3)图示地区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耕地,加快了____,再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灌溉造成____,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根据该区域聚落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材料一: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地区也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材料二:近几年来,于田县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成为于田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三:图甲为我国西北某地古绿洲与现代绿洲分布变化示意图。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当地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于 。该地气候特征与图乙、丙中的________一致。形成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该地区红枣质量优良的优越气候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在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的同时,该地区也会出现________等生态环境问题。
(3)请你为于田的红枣产业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出谋划策。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 200 至 600 毫米(见下图)。
20 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
(1)据图文材料描述萨赫勒地区自然环境特征。(2)分析萨赫勒地区严重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左图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右图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度、4只羊/公顷为中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
B.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 |
C.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 |
D.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 |
A.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 B.因地制宜退耕还草 |
C.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 D.定期实行休耕休牧 |

【小题1】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 | B.工矿建设 | C.交通建设 | D.农业生产 |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厚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封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在风口处向里吹风。
(1)实验一中,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作用,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实验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将下列选项的序号选择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①风力作用为主 ②流水作用为主
③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④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3)说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至少回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