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读下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分布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小题2】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小题3】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小题1】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分布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许多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
B.沙漠地区——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
C.许多沙漠边缘地区——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 |
D.灌溉农业区——土壤盐碱化、气候变干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
A.“三北”防护林 |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
C.东南沿海海防林 |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
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千米。与2004年相比,10年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千米。读2014年各省荒漠化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资料可以判断
【小题2】新疆成为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省份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小题1】结合资料可以判断
A.我国荒漠化局部得到好转,但整体形势仍在恶化 |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
C.我国土地荒漠化整体上得到初步遏制 |
D.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全面的胜利 |
A.地处内陆 | B.降水少 | C.地域广阔 | D.人口密度小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 D.退耕还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击而成的冲积扇,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古丝绸之路南路经过其南部,但丝绸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2塔里木盆地局部地区图。

(1)根据图中古代与当代城镇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影响该地区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这与当地______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2)读下图,请将备选项的字母填入结构图中你认为正确的空格内,并完成相关问题。

由此可知,防治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击而成的冲积扇,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古丝绸之路南路经过其南部,但丝绸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2塔里木盆地局部地区图。

(1)根据图中古代与当代城镇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影响该地区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这与当地______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2)读下图,请将备选项的字母填入结构图中你认为正确的空格内,并完成相关问题。

A.绿洲遭受风蚀 | B.河流下游水量减少 | C.次生盐渍化 |
读“我国荒漠化主要省区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化类型多样,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属于____,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属于___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
(2)请简述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省区其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3)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是______,简析其形成原因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化类型多样,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属于____,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属于___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____。
(2)请简述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省区其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3)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是______,简析其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简析本地区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的原因。
(3)指出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4)试提出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 B、降水稀少
(2)简析本地区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的原因。
(3)指出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4)试提出我国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以上。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小题2】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
①退耕还牧 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③确定合理载畜量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⑦融冰化雪
【小题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以防治荒漠化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工程是 ( )
【小题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减少 |
B.工矿交通建设 |
C.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活动 |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①退耕还牧 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③确定合理载畜量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⑦融冰化雪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④⑤⑦ | D.①③④ |
A.沿海防护林绿化工程 |
B.“三北”防护林工程 |
C.太行山沿线绿化工程 |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
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从南海、东海、黄海到渤海,我国18000km的大陆海岸线上,每天都在上演“填海大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 ,能得到近年来我国( )
【小题2】图示GIS应用的领域是( )
【小题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4】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小题1】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 ,能得到近年来我国( )
A.填海区人口迁入数量 | B.填海区植被类型 |
C.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 | D.填海区面积 |
A.环境评估 | B.国土管理 | C.城市规划 | D.灾害预测 |
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 | B.地处背风坡 |
C.远离海洋,加大高大山地的阻隔 | D.靠近冬季风源地 |
A.吸烟除尘 | B.美化环境 | C.防风固沙 | D.净化空气 |
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与阴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阴山( )
【小题2】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

【小题1】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与阴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阴山( )
A.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 B.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 |
C.夏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 | D.风化作用强耕作土层厚 |
A.土壤次生盐碱化 | B.下游水资源短缺 |
C.凌汛危害的加剧 | 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