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若尔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若尔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湿地退缩最大 |
B.沼泽湿地退缩最大 |
C.各类湿地逐年减少 |
D.各类湿地波动上升 |
A.全球变暖 | B.降水减少 |
C.排湿放牧 | D.围湿造田 |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湖面积比20世纪时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
【小题2】根据乙湖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知,应主要防止湖水 ( )

【小题1】甲湖面积比20世纪时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
A.富营养化 | B.毒素增加 | C.酸度增加 | D.碱度增加 |
下图为某国南部地区沼泽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沼泽地水源主要来自 ( )
【小题2】针对图示地区的主要社会问题,该国沼泽地的开发方向应该是 ( )

【小题1】图中沼泽地水源主要来自 ( )
A.西部高山地区的冰雪融水 |
B.东南风带来的大气降水 |
C.盛行西风带来的大气降水 |
D.东北风带来的大气降水 |
A.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
B.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发展旅游业 |
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发展水稻种植业 |
D.加快对外改革开放,发展电子工业 |
2016年8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洱海水源地遭到多处采石场破坏的新闻。读洱海流域采石场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洱海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其自然环境极为优美的原因主要有( )
①高山环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得洱海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稀少
②湖泊对当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③森林起了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④气候的垂直差异不明显
【小题2】受近年来该地区采石场数量不断增多的影响,①②两河段河流特征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关于沙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洱海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其自然环境极为优美的原因主要有( )
①高山环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使得洱海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稀少
②湖泊对当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③森林起了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④气候的垂直差异不明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①河段河流年径流量变大,②河段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
B.①河段河流含沙量增加,②河段河流含沙量变化较小 |
C.①河段河流结冰期变长,②河段河流结冰期变短 |
D.①河段径流只参与了内陆循环,②河段径流只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

A.沙源地的地表均为荒漠 |
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于蒙古 |
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 |
D.第一条路径对北京的影响最大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未来的长江应该“水清、岸绿、千帆竞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闻名的超级水利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在每年5~9月排出“浑水”,保持145 m水位;10月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满“清水”到175 m水位)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

(1)分析三峡水库每年10~11月蓄水,保持高水位的原因。
(2)分析三峡水库每年5~9月排水,保持低水位的原因。
(3)三峡库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柑橘等经济林木种植。说明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峡水库的有利影响。
(4)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人提出应该依托库区优势大规模发展网箱养殖业。你是否赞同?请你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未来的长江应该“水清、岸绿、千帆竞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闻名的超级水利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在每年5~9月排出“浑水”,保持145 m水位;10月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满“清水”到175 m水位)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

(1)分析三峡水库每年10~11月蓄水,保持高水位的原因。
(2)分析三峡水库每年5~9月排水,保持低水位的原因。
(3)三峡库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柑橘等经济林木种植。说明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峡水库的有利影响。
(4)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人提出应该依托库区优势大规模发展网箱养殖业。你是否赞同?请你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两地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黑龙江省 | 22.13 | 20.97 | 17.67 |
西藏自治区 | 24.17 | 25.55 | 26.75 |
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 B.气温低,蒸发微弱 |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
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 |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水源,湖区盛行西北风。过去几十年,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
B.入湖水量减小,湖水水位下降 |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
A.流水堆积 | B.风化作用 |
C.风力堆积 | D.湖水堆积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生态经济的战略定位,请就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国务院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及鄱阳湖湖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和常规意义上的沙漠不同,它的形成须具备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旱季和风季重合等条件。上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县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
(2)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生态经济的战略定位,请就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湖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
【小题3】下列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 |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C.入湖河流流域内农业用水增多 |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
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 | 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
C.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 D.位置偏僻,天敌少 |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
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