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种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当地的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干枯
C.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D.生物种类繁多,但人口稀少
【小题2】下列开发方式中,有助于该种生态系统保护性开发的是(  )
①生态旅游;②建实木家具厂,生产高档家具;③建自然保护区;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结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小题3】目前,对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的生产方式为(  )
A.迁移农业B.滥捕滥杀动物
C.机械化开垦D.旅游商品生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黑风暴”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小题2】“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向东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人们利用黄河水灌溉、发电,还开发了许多旅游资源.但是黄河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例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流域旱涝灾害严重,民间对此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描述;黄河在春季易发生凌汛,在干旱严重时下游出现断流现象。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关。简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洪涝、盐碱、缺水、风沙是黄河下游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洪涝、盐碱、缺水的原因。
(3)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黄河中上游地区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粘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A.地形低平,排水不畅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海拔较高、冻土广布D.土质粘重,容易下渗
【小题2】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上游地区多沼泽,发展航运业
B.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C.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甜菜种植
D.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材料二: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其产量分别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0%和90%,并大量输送到俄罗斯其它地区及欧洲多国。

材料三:叶尼塞河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大河之一。每年冬天临近时,在其河流入海口地区可以看到大批俄罗斯的标志——大型食肉动物北极熊在此聚集。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
(2)试分析每年冬季临近北极熊在叶尼塞河入海口附近聚集的原因。
(3)简述石油、天然气输出对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开采矿产C.过度开垦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小题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B.实施人工降雨
C.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D.发展立体农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雨林生态系统又具有脆弱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地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A.地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B.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
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D.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
【小题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D.保护农田
【小题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流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黄济淀工程是国家继南水北调工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于2017年10月通水。白洋淀(淀为浅湖)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白洋淀水域面积366km2,对当地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白洋淀多次出现干淀。1983—1988年,白洋淀曾连续5年干淀。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将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列为浅层地下水禁采区,将安新县城区列为深层地下水禁采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初始可能承载100万人左右,发展比较好的话可能达到200—300万人。下图为引黄济淀线路图。

(1)试推测造成白洋淀多次干淀的自然原因。
(2)说明白洋淀面积萎缩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3)简析河北省政府将容城县、雄县、安新县列为浅层地下水禁采区,将安新县城区列为深层地下水禁采区的主要目的。
(4)简述引黄入冀济淀工程的实施对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海洋递减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低的地区
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①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侧海洋递减
②总氮含量高值区集中在离河口远的近海滩涂地区
③总磷含量整体上由陆向海递增   
④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