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海洋递减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低的地区
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①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侧海洋递减
②总氮含量高值区集中在离河口远的近海滩涂地区
③总磷含量整体上由陆向海递增   
④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01 09: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裕尔河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原是嫩江的一条支流,平均年径流量5.71亿立方米,水量较少。后因地壳运动,嫩江干道西移,导致乌裕尔河与嫩江相分离,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逐渐演变为内流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水系分布图。


材料二;吉林省西部地区曾湿地面积广阔。然而,进入上世纪70年代,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干涸,河水断流,湿地面积急剧萎缩。2013年吉林省正式提出启动实施西部河湖连通工程,通过天然水系和兴修水利工程,将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等富余的河水疏导存蓄到天然湖泊和湿地,实现变害为宝。短短5年时间,吉林西部已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湖泊星罗棋布,渔兴牧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

材料三;大气降雪时雪花的形态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环境中形成,吉林省的东南部A地区是雪花形态最精彩的区域。

材料四;位于吉林省东南的梅河口市是全球松子最大的集散地,依托长白山区的红松资源,历经30多年运作和积累,年加工松子能力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0%,占全球的50%以上。目前随着松子需求量增长,梅河口人光不只局限在长白山,国内云南、陕西,国际朝鲜、俄罗斯等地,哪里有松子,哪里就梅河口人,梅河口的松子产业被称为“小铁锤敲出世界级的大产业”

(1)分析乌裕尔河演变成内流河的过程。
(2)分析吉林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3)推测吉林省东南部能够形成最美雪花的天气条件。
(4)分析梅河口大力发展松子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