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下图为“2017年3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1)除地域差异明显外,据图概括我国3月气象灾害还具有哪些特点?
(2)西北地区3月沙尘天气多发。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3)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气象灾害多发。为减轻其影响,当地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4)每年5月前后,华北地区一般会面临哪种气象灾害?运用雨带移动规律分析其原因。
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是挺水植物,属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20世纪50年代传入湖北。湖北省境内河湖众多、沟渠纵横密布,广袤的水域成了水花生蔓延、肆虐的“乐土”。2009年,洪湖暴发水花生应急事件,水花生疯长形成了几百个大小“岛屿”,总面积超过3万亩。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业厅专家最终确定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进水花生叶甲。叶甲具有专食性,只吃水花生,不会对其他的农作物造成危害。开展生物防治三年后,水花生蔓延情况基本得到控制。
指出水花生蔓延带来的危害,并分析采用生物措施防治水花生蔓延的优势。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该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 | 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 |
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 | 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 |
A.抑制土壤蒸发 | B.种植越冬作物 |
C.储水补墒淋盐 | D.便于茬地翻耕 |
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如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A.固沙速度快 | B.对环境适应性强 |
C.需要劳动量小 | D.治理成本低 |
A.增加降水 | B.削减风力 |
C.提高地下水位 |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
A.Ⅰ | B.Ⅱ | C.Ⅲ | D.V |
材料一 江苏省由 13 个省辖市组成,约 1/5 的陆地面积是过去近 900 年间由海岸滩涂转变而来的。 材料二 2017 年江苏省棉花种植面积为 6.45 万亩,总产 5 万余吨,面积、产量纷纷跌至历史低谷。 材料三 左图为“江苏省行政区划图”, 右图为“江苏省棉花与滩涂分布略图”。
(2)江苏省人多地少,用地紧张,开发滩涂成为必然。常用的开发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设想把部分滩涂变成棉田,其限制性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大规模开发滩涂带可能带来的问题。
吉布提自然条件恶劣,工农业基础薄弱。阿萨尔湖(如下图所示)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朱拉湾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分离,被松软的岩层隔开。该湖湖面海拔-156米,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且千年不枯的内陆湖泊,是世界上最咸的水体,被人们视为“聚宝盆”。1988年前,阿萨尔湖还处于手工采盐、骆驼运送的原始方式,尽管吉布提政府非常重视盐湖开发,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没有转换为显著的经济效益。2002年中国企业与吉布提合作启动了阿萨尔湖工业采盐计划,而后建设了盐业出口专用码头、通往盐湖的公路和相关配套设施。此外,还将在盐业码头附近建设化工园区,布局盐业开发的全产业链,实现阿萨尔湖的综合开发。

(1)分析吉布提夏季高温酷暑的原因。
(2)说明阿萨尔湖千年不枯的原因。
(3)说明阿萨尔湖被人们视为“聚宝盆”的理由,并分析其长期以来开发程度低的社会经济原因。
(4)简述阿萨尔湖盐资源开发项目对吉布提工业发展的贡献。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泥沙颗粒变细 | B.泥沙沉积增多 |
C.水体含沙量增大 | D.耕地增速加快 |
①涵养水源;②调节气候;
③美化环境;④净化水质;
⑤保护生物多样性;⑥保护臭氧层;
⑦湿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概率较大;⑧减轻酸雨危害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⑥ |
C.③④⑤⑥ | D.④⑤⑥⑦⑧ |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

(1)分析黄河兰州至潼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2)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3)结合图示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后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
德国、印度、巴西、日本组成的4国集团(G4)携手非洲联盟于2015年9月26日向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积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德国与印度同属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前者相比,印度发展钢铁工业优势区位条件有( )
A.劳动力素质高 | B.水陆交通便利 | C.铁矿石丰富 | D.煤炭丰富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 B.内河航运便利 | C.水热资源丰富 | D.地形平坦易开发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