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16·江宁检测)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
【小题1】表中湿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和减少比例最大的地区是
【小题2】调查并估算湿地面积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小题3】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有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扩大水污染范围 ③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不同地区1950~2001年湿地面积变化表
地区 | 减少面积(万公顷) | 减少比例(%) |
新疆湿地 | 142 | 50 |
玛曲湿地 | 20 | 45 |
滨海湿地 | 219 | 50 |
三江平原湿地 | 136 | 37 |
【小题1】表中湿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和减少比例最大的地区是
A.新疆湿地 | B.滨海湿地 |
C.玛曲湿地 | D.三江平原湿地 |
A.RS和GPS | B.GPS和RS |
C.RS和GIS | D.GPS和GIS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扩大水污染范围 ③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释放氧气、发展航运等生态环境效益 |
B.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
C.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 |
D.青藏高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作用 |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 |
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它包括天然湖泊、人工湖泊 |
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 |
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春池是一种独特、少见的湿地,它们位于又干又平坦的地方。冬天池中经常下暴雨。春天池子中植物茂盛看起来最美。夏天,池中干涸。过去在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的中部山区的许多盆地和方山常常可以见到春池,而现在中部山区几乎见不到春池,在圣地亚哥估计也有97%的春池已经消失。下图示意圣地亚哥春池。

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坏性,并提出开发建议。
春池是一种独特、少见的湿地,它们位于又干又平坦的地方。冬天池中经常下暴雨。春天池子中植物茂盛看起来最美。夏天,池中干涸。过去在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的中部山区的许多盆地和方山常常可以见到春池,而现在中部山区几乎见不到春池,在圣地亚哥估计也有97%的春池已经消失。下图示意圣地亚哥春池。

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坏性,并提出开发建议。
由于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自1994年以来,衡水湖已经多次从黄河调水,加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湿地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对衡水湖的保护迫在眉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对湿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净化器”,可以净化提升水质
④湿地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暖
【小题2】河北省衡水市近期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有效、深度保护和科学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对湿地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小题1】下列对湿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湿地是“淡水净化器”,可以净化提升水质
④湿地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获船只数量 |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理念,培育观光农业、休闲渔业 |
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化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
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 |
下图为我国某地1月、7月河水与空气温度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河水相比,空气往往
【小题2】该地利用河水与空气热力性质差异,制造地表水水源空调系统。有利于完善该空调系统的措施是

【小题1】与河水相比,空气往往
A.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 | B.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大 |
C.日较差较小,年较差较大 | D.日较差较小,年较差较小 |
A.集中建谩高楼大厦 | B.多建城市湿地公园 |
C.填埋沟渠建设绿地 | D.多用水泥和沥青固化城市地表 |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道大题,其中A题为必选题,请在B、C两题中选定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全做,则仅按A、B两题评分为准,本题共20分。
A、【环境保护】《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流域湿地区和滨海湿地区的保护任务,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以上。下图为江苏省主要湖泊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与 、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2)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湖泊的分布特点是 、 。
(3)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 、 。
(4)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的措施是 、 、 。
B、【海洋地理】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苏东海洋经济区与闽东海洋经济区海岸线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

(2)简要说明舟山渔场形成的条件 、 、 。
(3)据观测,苏东海洋经济区比闽东海洋经济区海域环境污染严重,其原因主要是 、
、 。
C、【旅游地理】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的有 、 。
(2)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域的意义是 、 、 。
(3)为发展旅游业,拟在图中新建一条公路,该公路的新建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 、 。
(4)该地旅游资源开发应避免的问题是 、 、 。
A、【环境保护】《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流域湿地区和滨海湿地区的保护任务,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以上。下图为江苏省主要湖泊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与 、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2)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湖泊的分布特点是 、 。
(3)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 、 。
(4)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的措施是 、 、 。
B、【海洋地理】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苏东海洋经济区与闽东海洋经济区海岸线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

(2)简要说明舟山渔场形成的条件 、 、 。
(3)据观测,苏东海洋经济区比闽东海洋经济区海域环境污染严重,其原因主要是 、
、 。
C、【旅游地理】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的有 、 。
(2)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域的意义是 、 、 。
(3)为发展旅游业,拟在图中新建一条公路,该公路的新建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 、 。
(4)该地旅游资源开发应避免的问题是 、 、 。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材料l: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今天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800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1)口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3)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的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长江的航运能力。
(4)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5)“引江人湖”将通过朔峡运河完成,长江水将借故道东流,这有利于减轻长江________段的防汛压力。
材料l: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今天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800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1)口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3)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的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长江的航运能力。
(4)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5)“引江人湖”将通过朔峡运河完成,长江水将借故道东流,这有利于减轻长江________段的防汛压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有多个长江来水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取代。

(1)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自然原因。
(2)分析洞庭湖萎缩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针对洞庭湖区某种生态问题,专家提出了“治湖必先治江,治江必先治山”的思路。指出洞庭湖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有多个长江来水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取代。

(1)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自然原因。
(2)分析洞庭湖萎缩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针对洞庭湖区某种生态问题,专家提出了“治湖必先治江,治江必先治山”的思路。指出洞庭湖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X2mX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①防止地表侵蚀 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 ④净化水质
【小题2】图中两出水管相比
①出水管1出水比出水管2混浊
②出水管1出水比出水管2清澈
③出水管·1出水速度比出水管2快
④出水管1出水速度比出水管2慢
【小题3】若模拟系统中无芦苇,则检测到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①防止地表侵蚀 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 ④净化水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出水管1出水比出水管2混浊
②出水管1出水比出水管2清澈
③出水管·1出水速度比出水管2快
④出水管1出水速度比出水管2慢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出水管1出水含沙量增大 | B.出水管1出水量减少 |
C.出水管2出水含沙量增大 | D.出水管2出水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