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
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洪涝灾害频发 |
D.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 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 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 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 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小题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喀斯特地区由于本身环境的脆弱性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下图是我国某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
A.安徽省 | B.陕西省 |
C.贵州省 | D.吉林省 |
A.35°~40°的西南坡 | B.15°~20°的南坡 |
C.10°~20°的北坡 | D.大于40°的东南坡 |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②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生态又快又好地发展
③加大环保型能源基地建设,减少人为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④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大规模外迁,以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指出高床育苗的优点,分析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功能。
(3)简析塞罕坝发展风电项目的主要效益。
塞罕坝,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起初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如今,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林场还利用无法造林的空地发展风电项目且向外输出电力。2017年12月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指出高床育苗的优点,分析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功能。
(3)简析塞罕坝发展风电项目的主要效益。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向,距城12.5公里,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 16.29平方公里,北海面积 0.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0.14平方公里,海排面积0.32平方公里。
北海湿地保护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在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
材料二:北海湿地的卫星地图及景观图片


(1)试分析北海湿地的成因。
(2)简要分析北海湿地的作用。
(3)就北海湿地的保护你有何建议?
材料一: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向,距城12.5公里,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 16.29平方公里,北海面积 0.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0.14平方公里,海排面积0.32平方公里。
北海湿地保护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在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
材料二:北海湿地的卫星地图及景观图片


(1)试分析北海湿地的成因。
(2)简要分析北海湿地的作用。
(3)就北海湿地的保护你有何建议?
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
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
C.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 |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
淇河发源于太行山南段,具有较高的水源养,水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流内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近年来人类活动逐渐向山区扩展导致洪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渐退化,下图是洪河流域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0年-2015年淇河流域
A.耕地比重持续减少 | B.林地比重变化最大 |
C.草地比重持续上升 | D.建设用地增加最大 |
A.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加 | B.夏季降水量增加 |
C.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 D.河流含沙量增加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巴拉圭河是其重要的支流之一。河流沿岸的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其面积季节变化明显,雨季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巴拉那河从源头到甲河河口处为上游。上游流经丘陵和山地,多石滩,中游多峡谷,落差大,河道弯曲,而下游河段及其支流流经平原地区。巴拉那河干流两岸覆盖着粘土,流域内尤其是上游地区曾经为发展农业生产大量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大部分种植咖啡。20世纪80年代开始,咖啡种植被玉米和豆类所取代,农村土地水土流失加剧。

(1) 支流甲北部流经巴拉圭盆地,潘塔纳尔湿地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集中地。分析该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
(2) 巴拉那河上游洪峰流量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次年2月份,亚松森附近河段洪水期却出现在5-6月,请阐述该现象的原因。
(3) 根据巴拉那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出建议。
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巴拉圭河是其重要的支流之一。河流沿岸的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其面积季节变化明显,雨季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巴拉那河从源头到甲河河口处为上游。上游流经丘陵和山地,多石滩,中游多峡谷,落差大,河道弯曲,而下游河段及其支流流经平原地区。巴拉那河干流两岸覆盖着粘土,流域内尤其是上游地区曾经为发展农业生产大量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大部分种植咖啡。20世纪80年代开始,咖啡种植被玉米和豆类所取代,农村土地水土流失加剧。

(1) 支流甲北部流经巴拉圭盆地,潘塔纳尔湿地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集中地。分析该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
(2) 巴拉那河上游洪峰流量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次年2月份,亚松森附近河段洪水期却出现在5-6月,请阐述该现象的原因。
(3) 根据巴拉那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出建议。
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小题2】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小题1】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 B.乱砍滥伐 | C.过度放牧 |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
A.大量植树造林 | B.生态移民 | C.跨流域调水 | D.禁止放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