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宁夏自治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②图中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③宁夏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④宁夏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⑥宁夏应在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A.①③④B.②⑤
C.③⑤D.②④⑥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重大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
D.能源紧张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荒漠化防治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④—盐碱化治理
【小题3】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C.伐木烧薪
D.退耕还林还草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和乙、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

(1)简要分析甲区成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
(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___________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4)R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描述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B.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
C.与古代相比,荒漠化面积扩大D.气候干旱是目前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
【小题2】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
B.修整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C.加快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大力建设水电站
D.合理用水,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塔里木河中下游两岸地带是我国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胡杨的密度呈现随着离河岸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B.胡杨的高度呈现随着离河岸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C.胡杨的密度呈现随着离河流源头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D.胡杨的高度呈现随着离河流源头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小题2】出现上述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增加
B.冰川融水是影响胡杨生长的直接条件
C.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D.深居内陆降水少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春播玉米一般在四五月播种,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读我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以春播玉米为主的是
A.①B.②C.④D.⑤
【小题2】③地大规模种植玉米,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加剧B.水土流失加剧
C.洪涝灾害加剧D.温室效应增强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2)图中B是  高原,河西走廊是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
(3)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针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灌丛荒丛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
【小题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小题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