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盐城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部的太平洋西海岸,是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受海陆的相互作用,湿地每年都要向东扩展。图中粉砂细砂滩的成因是( )


A.涨潮时,受海水强烈冲刷作用形成 |
B.退潮时,海水运动速度慢使砂质物沉积 |
C.涨潮时,海水把砂质物带到陆地 |
D.退潮时,受海水强烈侵蚀作用形成 |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
C.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
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它有哪些功能( )
①提供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涵养水源 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 ⑥净化水质 ⑦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提供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涵养水源 ④调蓄洪水 ⑤美化环境 ⑥净化水质 ⑦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⑥⑦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⑦ | D.①③④⑤⑥⑦ |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小题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小题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 |
B.通过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
C.利用湿地空间发展建筑业 |
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来 |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
材料二
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材料三
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4分)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8分)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0分)

材料一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
材料二
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材料三
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4分)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8分)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0分)
读下面洞庭湖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小题2】下图反映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小题1】20世纪90年代较50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A.南水北调 | B.城市面积扩大 |
C.围湖造田 | D.毁林开荒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