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15’-38°20,和东经97°50,-101°20,之间,海拔3192-5174米。
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水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对Q湖的水量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表)。


(1)据图,概述Q湖流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Q湖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2)依表,说明未来几十年Q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15’-38°20,和东经97°50,-101°20,之间,海拔3192-5174米。
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水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对Q湖的水量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表)。


(1)据图,概述Q湖流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Q湖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2)依表,说明未来几十年Q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要说明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2分),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1)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2分),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1公顷=15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小题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小题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A.固定耕地、修筑梯田,解决粮食问题 |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
C.利用文化生态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沼泽,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
D.居北冰洋近,降水丰富 |
西藏和黑龙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下列题。
【小题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小题2】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黑龙江 | 22.13 | 20.97 | 17.67 |
西藏 | 24.17 | 25.55 | 26.75 |
【小题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 B.气温低,蒸发微弱 |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农业开发 |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
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 |
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 |
图为“长江下游某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A、B两区域生态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B. 均使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
C. A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防洪
D. B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
【小题2】城市化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小题1】关于A、B两区域生态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B. 均使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
C. A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防洪
D. B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
【小题2】城市化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A.河流洪峰值变大,时间推迟 |
B.生物的种类更丰富 |
C.地下水水位可能下降 |
D.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扩大 |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湖泊) ②滩涂 ③黄河 ④台湾海峡 ⑤水稻田
【小题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小题3】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湖泊) ②滩涂 ③黄河 ④台湾海峡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湿地和森林一样,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小题2】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小题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 |
B.气温低,蒸发弱 |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广东东莞市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找有关湿地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3)相对而言,我国西北地区的湿地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生态功能。
材料一: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签订了一部全球性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材料二: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材料三: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 )
①青海湖 ②稻田 ③黄河 ④水库 ⑤海洋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3)相对而言,我国西北地区的湿地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生态功能。
与海洋、森林并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小题1】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观点正确的是()
①湿地是具有重要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
【小题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小题1】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观点正确的是()
①湿地是具有重要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
C.难以利用的谈水资源 | D.扩大城区的理想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