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14年3月4日,斯坦福大学一研发团队对外发布消息,其研发的新型锂电池的电量可供电动汽车一次跑480公里,引发外界对该团队项目的浓厚兴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研发团队发布消息后的2个月,当地北美红杉树正午树影变化情况是()
【小题2】与北美红杉树类似的树种,最有可能分布在()
【小题3】若该类电动汽车大量普及使用,将会()

【小题1】该研发团队发布消息后的2个月,当地北美红杉树正午树影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短 | B.一直变长 |
C.先变短、后变长 | D.先变长、后变短 |
A.意大利南部 | B.巴西北部 |
C.澳大利亚中部 | D.印度西部 |
A.使全球气候变暖扭转 | B.使汽车产业趋向集聚 |
C.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 D.导致全球油价上升 |
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小题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 B.海拔 |
C.荒漠化程度 | D.人口密度 |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载畜量 |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
D.实施轮耕和轮流打草制度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 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

(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2分)
(2)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12分)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材料二 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右图)。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

(1)据左图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2分)
(2)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12分)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黄土高原荒漠化趋势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1)分析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10分)
(2)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植被等方面阐述黄土高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10分)


(1)分析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10分)
(2)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植被等方面阐述黄土高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10分)
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2分)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4分)
(3)甲地土地荒漠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2分)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4分)
(3)甲地土地荒漠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读我国某地区(纬度范围40°N—45°N)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小题1】下列说法与甲地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小题2】若在乙地进行生态建设,其最佳方案是()

【小题1】下列说法与甲地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D.蓝天白云,椰林树荫,水清沙白 |
A.退耕还草 | B.恢复天然植被 |
C.植树造林 | D.封山育林育草 |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1:“黄土高原景观图”

材料2: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材料一中地貌特征的最主要外力原因是 。(1分)
(2)材料二中,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
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分)
(3)从材料2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分)
(4)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材料1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2分)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材料1:“黄土高原景观图”

材料2: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统计项目 | 1978年 | 2007年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4.0 | 4.6 |
森林、草原比重(%) | 18 | 10 |
气温年较差(℃) | 33 | 36 |
年降水量(毫米) | 440 | 380 |
水土流失范围 | 小 | 大 |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 160 | 150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0. 5 |
人口(万人) | 32 | 40 |
(2)材料二中,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
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分)
(3)从材料2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分)
(4)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材料1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2分)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