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1:“黄土高原景观图”
材料2: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
统计项目
1978年
2007年
耕地面积(万公顷)
4.0
4.6
森林、草原比重(%)
18
10
气温年较差(℃)
33
36
年降水量(毫米)
440
380
水土流失范围
小
大
粮食平均亩产(千克)
160
150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0. 5
人口(万人)
32
40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材料一中地貌特征的最主要外力原因是
。(1分)
(2)材料二中,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
;
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分)
(3)从材料2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分)
(4)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材料1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2分)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3-26 12:0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小题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植被条件变差
C.土壤质地变差
D.河流含沙量增大
【小题3】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A.樵采天然植被
B.加大煤炭的开采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开发利用太阳能
【小题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同类题2
“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 )
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植被破坏
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的暴雨
【小题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同类题3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小题2】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同类题4
读黄土地貌框架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该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同类题5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如右图所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其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