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201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省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
(2)以上现象揭示了,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
(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内地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完成下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土地面积小,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A.光照B.地形C.土壤D.热量
【小题2】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因果关系描述正确是:  (   )
A.资源总量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B.科技水平提高→资源获取数量增加→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C.科技水平提高→资源获取能力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D.经济总产值相对一定→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增加
当前题号:4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是______资源(按人均量最少计)的短缺   (   )
A.土地(尤其是耕地)B.淡水
C.矿产D.森林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在   (   )
A.60亿左右B.100亿左右C.110亿左右D.150亿左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
A.不确定性B.绝对确定性C.相对确定性D.相对不确定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①科技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   
②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使得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Ⅲ  Ⅱ  ⅠB.Ⅱ  Ⅰ  ⅢC.Ⅰ  Ⅱ  ⅢD.Ⅰ  Ⅲ  Ⅱ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日本地狭人稠,有利于其环境人口容量提高的因素是(  )
①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