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3】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 B.地区开放程度 |
C.人均生活消费水平 | D.科学技术水平 |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小题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
中东地区干燥少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沙漠广布。但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均较丰富,尤以石油资源最为突出。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 B.生物资源 | C.淡水资源 | D.矿产资源 |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人类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提供林木产品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下图是中国生物承载力进口图示。
【小题1】图示中具有较多生物承载力出口到中国的国家或地区具备的共同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 B.国土面积广大 |
C.人均生态资源量丰富 | D.地形平坦、气候条件优越 |
A.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福利,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 |
B.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C.加大工业发展步伐,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
D.禁止开发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 |
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右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5万是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35万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
B.曲线中的M点可能是该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C.曲线中的N点可能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
B.开放程度提高 |
C.环境质量改善 |
D.消费水平提高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结合表格,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 | B.自然资源 |
C.开放程度 | D.消费水平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临界性 | B.相对性 |
C.警戒性 | D.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