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小题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小题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 B.矿产资源更丰富 |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 D.草场资源更丰富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小题2】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人类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提供林木产品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下图是中国生物承载力进口图示。
【小题1】图示中具有较多生物承载力出口到中国的国家或地区具备的共同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 B.国土面积广大 |
C.人均生态资源量丰富 | D.地形平坦、气候条件优越 |
A.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福利,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 |
B.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C.加大工业发展步伐,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
D.禁止开发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 |
读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甲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
B.甲为环境承载力 |
C.乙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
D.乙为环境承载力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
B.开放程度提高 |
C.环境质量改善 |
D.消费水平提高 |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结合表格,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 | B.自然资源 |
C.开放程度 | D.消费水平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临界性 | B.相对性 |
C.警戒性 | D.稳定性 |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有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有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面是“各国经济发展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指标相关图”。其中意大利与巴西相比( )


A.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B.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C.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D.意大利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人口数量及其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小题2】下列各国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小题1】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被称为( )
A.环境承载力 | B.环境人口容量 |
C.人口合理容量 | D.地球环境容量 |
A.日本 | B.加拿大 | C.德国 | D.科威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