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小题2】暴雨过后,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小题1】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 B.四川盆地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 B.保护生物多样性 |
C.提供观赏景观 | D.增加下渗量 |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句描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因素对“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影响较大的是
【小题2】“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即引水灌溉造成河流不通利,其原因是
【小题3】“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桃花水及河决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小题1】下列因素对“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影响较大的是
A.凌汛现象严重 | B.降水少 | C.植被覆盖率低 | D.结冰期长 |
A.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 B.位于上游,流速快 |
C.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投入河中 | D.污染加重 |
A.气温 地震 | B.降水 凌汛 |
C.降水 台风 | D.气温 凌汛 |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甲、乙两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小题1】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 B.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
C.N与④形成时间相同 | D.N岩浆活动比④早 |
A.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均无变化 |
B.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 |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 |
D.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 |
下图为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泊四周沿岸有芦苇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 B.![]() |
C.![]() | D.![]() |
A.东岸和南岸 | B.南岸和西岸 | C.西岸和北岸 | D.北岸和东岸 |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 B.大量引甲河水灌溉 |
C.乙河流域植被破坏 | D.甲河流域过度开垦 |
读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反映的水循环环节为____ ,下列关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2)从流水的侵蚀方向看,图中①地河流以____侵蚀方式为主,②两地以____侵蚀方式为主,②地河谷剖面形态为宽而浅的____型。
(3)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___,原因是:____。
(4)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____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___运输方式。

(1)图中河流反映的水循环环节为____ ,下列关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A.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B.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
C.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3)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___,原因是:____。
(4)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____地带,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___运输方式。
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大窝凼所在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下图为大窝凼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小题2】该区域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小题3】关于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断层塌陷 |
C.风力侵蚀 |
D.火山喷发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 B.顶平、坡陡、麓缓 |
C.土墩和凹地相间纵列分布 | D.地势平坦,地表多松散物质 |
下图为中亚地区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阿姆河( )
【小题2】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小题1】阿姆河( )
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
C.以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 | D.从甲到下游河段含沙量一直增大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谷地(位置见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平原。谷地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谷地东部河网密集且径流量稳定,西部河网稀疏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有着94%的城镇人口。
(1)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东部河流流量稳定的原因。
(3)说明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中央谷地(位置见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平原。谷地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谷地东部河网密集且径流量稳定,西部河网稀疏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有着94%的城镇人口。

(1)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东部河流流量稳定的原因。
(3)说明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读三种水循环简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以超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中部莱特岛北部沿海,横穿菲律宾中部地区后,夜间进入南海东南部海域,是2013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它应该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环节( )
【小题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小题3】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环节及办法主要表现在( )

【小题1】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以超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中部莱特岛北部沿海,横穿菲律宾中部地区后,夜间进入南海东南部海域,是2013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它应该属于水循环中的_______环节(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Ⅰ | B.Ⅱ | C.Ⅰ和Ⅱ | D.Ⅲ |
A.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B.④——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
C.③——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
D.④——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循环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__________D __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__________D __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