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小题2】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A.降水、蒸发 | B.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C.蒸发、降水 |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
A.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 |
B.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 |
C.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终相等 |
D.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而对水的自然循环则没有影响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 、② 、④ 、 。
(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该地水循环各环节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3)有人说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供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利用,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利用。

(1)填出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① 、② 、④ 、 。
(2)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该地水循环各环节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3)有人说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供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利用,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明利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逐月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8月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河流的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该河流的这个时间差逐年增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小题2】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台风 ③赤潮 ④旱涝灾害 ⑤泥石流

【小题1】图中8月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河流的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该河流的这个时间差逐年增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 B.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 D.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
①滑坡 ②台风 ③赤潮 ④旱涝灾害 ⑤泥石流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⑤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历史上有水道与罗布泊相连(如下图)。国家测绘总局195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台特玛湖面积达到183km2。随着中上游社会经济用水需求的剧增,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并露出坚硬的钾盐壳,台特玛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10年后,台特玛湖消失,随之消失的有湿地和湿地生物,居民也相继搬离。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或立,经过多次生态输水,2017年台特玛湖湿地总面积达到511km2,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湖泊生态迅速恢复。但台特玛湖已不能再为罗布泊生态给水。

(1)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
(2)推测罗布泊地区钾盐壳的形成过程。
(3)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历史上有水道与罗布泊相连(如下图)。国家测绘总局195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台特玛湖面积达到183km2。随着中上游社会经济用水需求的剧增,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并露出坚硬的钾盐壳,台特玛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10年后,台特玛湖消失,随之消失的有湿地和湿地生物,居民也相继搬离。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或立,经过多次生态输水,2017年台特玛湖湿地总面积达到511km2,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湖泊生态迅速恢复。但台特玛湖已不能再为罗布泊生态给水。

(1)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
(2)推测罗布泊地区钾盐壳的形成过程。
(3)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年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小题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别为

【小题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A.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B.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雨水 |
C.雨水、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D.雨水、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陆地内循环 | B.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 |
C.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且年际变化小 | 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 |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 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
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 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
下图是东亚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在图示中画箭头完成图中水循环。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循环,水循环各环节中①是__, ②是___。
(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简述该地貌的成因。
(3)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4)该地区预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若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填甲或丁),并简述其理由。
(5)图中戊岛屿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1)在图示中画箭头完成图中水循环。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循环,水循环各环节中①是__, ②是___。
(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简述该地貌的成因。
(3)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4)该地区预修建一条地下隧道,若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填甲或丁),并简述其理由。
(5)图中戊岛屿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就是荷兰砖,也是透水砖的原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砖于砖之间预留2毫米缝隙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小题2】与透水砖有相似功能的是( )
【小题1】砖于砖之间预留2毫米缝隙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A.蒸发量不变 | B.地表径流增加 |
C.地下径流减少 | D.利于下渗 |
A.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 | B.增加绿地面积 |
C.减少绿地面积 | D.增加建筑物密度 |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
(2)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
(4)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_____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
(2)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补给形成的。
(4)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所处的地区是_____
A.西北、东北 | B.西南、东北 |
C.西北、东南 | D.东北、西北 |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大陆是
【小题2】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 | B.澳大利亚大陆 |
C.非洲大陆 | D.南美大陆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
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D.降水量空间变化受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