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图能准确表示L湖与河流R2之间流向关系的是


【小题1】关于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部高原山地,西北部平原丘陵 |
B.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和缓 |
C.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 |
D.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大 |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环节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小题2】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小题3】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该举措改变了

【小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环节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A.③①④⑤ | B.④⑤⑥⑦ | C.⑤⑥②⑦ | D.③①⑤⑥ |
A.节约用水 | B.跨流域调水 | C.修建水库 | D.植树造林 |
A.海水蒸发 | B.水汽输送 | C.降水 | D.地表径流 |
对我国河流汛期同河流补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全年流量稳定 ![]() |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汛最明显 |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常形成秋汛 ![]() |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
读甲河流域(局部)地质剖面及植被变化示意图。与2016年相比,甲河1980年


A.河流径流总量明显要少 |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要小 |
C.河流含沙量要大 | D.河流结冰期要长 |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
(2)描述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的原因。
(3)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4)为了削弱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有( )(多选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
(2)描述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的原因。
(3)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4)为了削弱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有( )(多选题)
A.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 B.增大河川的供水量 |
C.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 D.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镇江市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材料二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材料三 左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右图为“某城市地质剖面图”。

(1)图中①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通过___________ (措施)来调节①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2)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3)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___________。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材料一 2015年12月,镇江市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材料二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材料三 左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右图为“某城市地质剖面图”。

(1)图中①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通过___________ (措施)来调节①环节水量的时间分配。
(2)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3)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___________。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①增加 | B.②增加 | C.③减少 | D.④减少 |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考察了家乡的河流水文状况。他们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绘制成家乡某河流域特征示意图(图甲)和①②两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乙)。请你结合图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水循环的类型是 。该区城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2)能正确表示图甲中②水文站流量变化曲线的是图乙中的 ,理由是 。
(3)该学校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填字母: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中下游平原)。理由是 。
(4)位于入海口处的④地貌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1)图甲中,水循环的类型是 。该区城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2)能正确表示图甲中②水文站流量变化曲线的是图乙中的 ,理由是 。
(3)该学校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填字母:a. 华北平原b. 青藏高原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中下游平原)。理由是 。
(4)位于入海口处的④地貌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材料:边缘带有凹槽的透明玻璃漏 斗尺寸与漏斗吻合的底盘、储水器。操作步骤:海水倒入底盘内,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 太阳光透过漏斗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淡化的水蒸汽在漏斗内壁上凝结成水滴,沿漏斗壁 流入凹槽储存起来。下列说法与该海水淡化实验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利用太阳能,降低了海水淡化的碳排放 | B.适用于光照充足的沿海国家 |
C.可以作为一种节流措施推广 | D.运用了蒸发、凝结的水循环原理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 题。

【小题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 表示
【小题2】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可能分别表示

【小题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 表示
A.岩浆岩、变质岩 | B.岩浆、岩浆岩 |
C.变质岩、沉积岩 | D.岩石、岩浆 |
A.大气降水、径流 | B.海水蒸发、大气降水 |
C.大气降水、蒸发 | 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