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 B.降水 | C.下渗 | D.径流 |
A.调解城市局地气候 |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B.冰川、河流水和地下水 |
C.大气水、河流水和冰川 | D.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 |

【小题1】丙河最有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青藏高原地区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材料一 二滩水电站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盐边与米易两县交界处,水电站最大坝高240米,总库容58亿立方米,是攀枝花市主要水源保护区。该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现大雾景观,蔚为壮观。
材料二 下图示意二滩水库泄洪景观、水库年内流量过程、银鱼。

材料三 银鱼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咸水或淡水水域,以各种小型浮游动物为食,银鱼在二滩库区安家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得攀枝花人的喜爱,但银鱼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一直是库区生态鱼种里的“贵族”。近10多年网箱养殖产业在二滩库区兴起,水质恶化快,银鱼的品质也下降得快。目前库区网箱养殖户已全部实现了转型发展。
(1)分析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的原因。(2)说明T1至T2期间发电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银鱼在二滩水库迅速生长的原因。
(4)简述拆除库区网箱养鱼的原因。
色林错曾是西藏第二大咸水湖,现如今是西藏最大盐湖。色林错、班戈错湖盆区是在第四纪发育而成的新生断陷盆地,全新世以前,该湖盆区随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由大湖萎缩成众湖割据,逐渐形成现代众湖分布格局。近40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从1976年到2009年,色林错湖面总体扩大656.64km²,增长幅度为39.39%,有学者研究表明,湖区的迅速扩大将引起湖区构造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变化。下图为色林错所在区域图及湖盆地貌变化简图。


(1)分析色林错盐湖形成的原因。
(2)近40年色林错面积扩大迅速,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说明色林错面积扩大对周边地区的不利影响
(4)推测色林错未来(长时间尺度)演化的可能性。
材料一 左图为四川省西部地形略图。
材料二 右图为澜沧江某河段的白水运动图。白水(形容激流卷起清澈的白浪的形象说法)运动指在有波浪白滩的江河中漂流。横断山区江河尤其是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的天堂,每年旱季(10月~次年5月),尤其10~11月是最佳月份。金沙江在大量水电大坝修建后白水河段大为减少。
材料三 溜索被称为“空中渡口”,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曾经一度是金沙江中游峡谷两岸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2018年7月随着溜索改桥,金沙江上最后一座溜索(下右图)退出历史舞台。

(1)从水文角度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
(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成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水面平均海拔1608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是候鸟迁徒、过冬、繁殖的理想之地。伊塞克湖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大,湖泊沿岸地区是重要的农牧业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
B.山地环绕,阻挡冷空气 |
C.山高谷深,盛行山谷风 |
D.西风强大,带来暖气流 |
A.气候温和 | B.湖水较深 | C.湖水清澈 | D.食物充足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 B.利用光热优势,发展棉花种植 |
C.适当遗留作物籽粒,补充候鸟食物 | D.利用水域优势,发展商业捕捞 |
下图中的“死亡谷”两岸悬崖壁立,地势险恶。该地曾经是一个大盐湖,极端最高气温56.7C,年降水量仅为46.768mm,既是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不适于居住的地区之一。地狱般的“死亡谷”,却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死亡谷”的少量降水主要是( )
A.地形雨 | B.锋面雨 |
C.对流雨 | D.气旋雨 |
A.子夜前后 | B.日出前后或傍晚 |
C.春、夏季 | D.秋、冬季 |
A.冬季流量大 |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
C.河流流量小 | D.结冰期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