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 一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种子圆粒(圆)与种子皱粒(皱)、子叶黄色(黄)与子叶绿色(绿)、花色紫色(紫)与花色红色(红)、花粉粒长形(长)与花粉粒球形(球)。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验证上述实验结论,用“红球”与乙组的F1进行杂交,子代虽然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___________的比例,最可能原因是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某些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组子代(F1、F2)中选取实验材料再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控制种子圆粒与皱粒、子叶黄色与绿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
甲 | 黄皱×绿圆 | 全为黄圆 | 黄圆(315)、绿圆(108)、黄皱(101)、绿皱(32) |
乙 | 紫长×红球 | 全为紫长 | 紫长(4831)、紫球(390)、红长(393)、红球(1338)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验证上述实验结论,用“红球”与乙组的F1进行杂交,子代虽然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不符合___________的比例,最可能原因是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某些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组子代(F1、F2)中选取实验材料再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控制种子圆粒与皱粒、子叶黄色与绿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
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紫叶鞘、绿叶鞘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和a)控制,且完全显性。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_____ (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现型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____________ 是显性性状,________ 性状幼苗是乙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
(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
(2)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会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两种表现型。其中
(3)由于甲、乙两品系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实现甲、乙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
在一个品种的兔子中,复等位基因控制皮毛的颜色并具有如下的显隐性关系:C(深浅环纹)>cch(栗色)>ch>(喜马拉雅色)>c(白化),一次在深浅环纹兔和喜马拉雅色兔的交配后产生了50%的深浅环纹和50%喜马拉雅色的后代,以下哪组交配会产生这一结果( )
A.Cch×chch | B.Cc×chc |
C.Cch×chc | D.Cc×chch |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B.纯合子之间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C.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 表示)。如表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组分析可知:_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 F1)数量比偏离 3:1 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银灰色=1:1 或_____。
(3)选取_____组的F1_____个体与丁组的F1 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组别 | 亲本 | 子代(F1) |
甲 | 棕色×棕色 | 2/3 棕色、1/3 银灰色 |
乙 | 棕色×银灰色 | 1/2 棕色、1/2 银灰色 |
丙 | 棕色×黑色 | 1/2 棕色、1/2 黑色 |
丁 | 银灰色×黑色 | 全是银灰色 |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组分析可知:_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 F1)数量比偏离 3:1 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银灰色=1:1 或_____。
(3)选取_____组的F1_____个体与丁组的F1 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 |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
C.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配子随机结合及个体存活率等条件会影响到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测交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