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引人“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 )
A.控制变量的方法 | B.观察实验的方法 | C.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 D.等效替代的方法 |
如图是“用DIS探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仪器,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传感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
B.法拉第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C.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指出磁体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都是运动电荷产生的 |
D.荷兰物理学惠更斯详尽地研究了单摆的运动,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 |
下列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B.法拉第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
C.卡文迪许借助扭秤实验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
D.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所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B.打雷时,呆在木屋里比呆在汽车里更安全 |
C.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他没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但他用了牛顿第三定律 |
D.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指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速度,是对地心的速度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荷小球(可视为质点)从y轴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未知)水平抛出,两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M。N倾斜放置且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
,带电小球恰好能垂直M板从其中心小孔B进入两板间(sin37°=0.6,cos37°=0.8)
(1)试求带电小球在y轴上的抛出点A的坐标以及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若该平行金属板M、N间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且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小球质量之间的关系满足
,试计算两平行板M、N之间的垂直距离d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保证小球不打在N板上。

(1)试求带电小球在y轴上的抛出点A的坐标以及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
(2)若该平行金属板M、N间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且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小球质量之间的关系满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有关 |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
C.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
D.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右端与半径为R=0.5m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的内侧相切于Q点,传送带以某一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将质量为m=0.2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P点,小物块随传送带向右运动,经Q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取g=10m/s2。
(1)求传送带的最小转动速率v0
(2)求传送带PQ之间的最小长度L
(3)若传送带PQ之间的长度为4m,传送带以(1)中的最小速率v0转动,求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及此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的功W
(1)求传送带的最小转动速率v0
(2)求传送带PQ之间的最小长度L
(3)若传送带PQ之间的长度为4m,传送带以(1)中的最小速率v0转动,求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及此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的功W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决议,修改了国际单位制中的4个基本单位,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B.“电子伏特(eV)”表示的是电压的单位 |
C.“毫安时(mAh)”表示的是能量的单位 |
D.“功率”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示为kg·m2·s-3 |
质量
的电动小车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现遥控小车,使其以额定功率
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1s小车的速度为
,重力加速度g取
,求:
(1)1s内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
(2)1s内小车前进的距离;
(3)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1)1s内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
(2)1s内小车前进的距离;
(3)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