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抢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少于800字。
一百五十年前,福州船政学堂走出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青年,他们登上现代战舰远航海上,寻求图存御敌之道。
一百年前,五四新青年在前所未有的民族忧患中,迎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打开思想的桎梏,唤醒民族的灵魂。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四十年前,两万“拓荒牛”劈山开路,重启国门,开放沿海港口,建设经济特区。
21世纪,新时代的领导人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封闭主义的挑战,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年是开放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即将走出家庭、走向世界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同龄人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采访中,全国劳动模范、某集装箱码头公司高级经理说:“我18岁直接从学校门进了工厂门,当时就想给自己谋一个好生活。怎么做?不知道,那就当好一个工人吧,这么着就干了一辈子,也琢磨了一辈子,一直干到了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某首席科学家说:“我不到17岁就考取大学了。那个时候号召全国的年轻学子们去唤醒沉睡的高山,献出无尽的宝藏,我那时刚刚高中毕业,就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把自己跟国家融合起来,就感觉有用不尽的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己人生之路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但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荀子·修身》)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对于“言”和“行”,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办的以“18岁,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我们参加高考的这一年,正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70年,时光带走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从泥泞的土路到平整的柏油路,从吃不饱到减肥茶,从笔墨书信到智能手机,从遥望天空到载人航天……你可曾了解那些沧桑巨变的细节、那些改天换地的故事:可曾思考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或感悟,使30年后、共和国百年时的青年人读到你的文章,能从一个角度了解历史,了解曾经的时代精神。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人认为,世界就是“视界”,它是一个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视界”广则世界大;有人认为,世界就是“势界”,它取决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掌控力,势力大权势重则世界宽;还有人认为,世界就是“饰界”,它的一切都于人的内心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感知与修饰,用美去装点,这个世界灿烂无比,用恶去感知,这个世界暗无天日。
高中快要毕业了,你认为摆在自己面前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世界”的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碰撞,可能源于双方的差异和无预设的相遇;碰撞,也会让人感到冒犯和不快;但更多时候,碰撞带来了交流,激发了兴趣,引起了探索。在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碰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生活中有很多种味道。味道可以尝,可以嗅,可以品。舌尖上有美味,芝兰之室有香味,一本好书有滋味……不同的味道是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味道丰富了不同的人生。
(三)距离,是时空相隔的长度,也是认识、感情上的差距。远距离欣赏,等距离交往,零距离沟通……善于调适距离,彰显处世之道、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