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中国看世界,不然就会成为无根之萍。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世界看中国,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做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
你觉得人应该怎样活?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样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文体特征鲜明。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纪录。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2016年10月下的,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于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当芸芸众生沉涌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也有评论认为,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面临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或许不值得。他的离开,对亲人是不负责任和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XX大学招生办在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的同时,给初审落选的考生发了一封信。下面是摘自书信的部分内容: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报考我校2017年自主招生!
尽管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未能通过本次自主招生选拔。……这个世界有时看似分明:有竞争,就会分出先后;有选择,就意味着有人欢笑,有人失落。而当你有一天能定义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个世界就是你自由驰骋的天地。
因此,请你相信,这样的结果,无关才华的高下,无关人生的成败,亦不应当有损于你为梦想拼搏而怀有的勇敢与能量。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还不够完美,我们也正在不断打磨自己的人才评价体系与选拔机制——多维量才,多元选才,多渠纳才。我们希望甩一套跨越“优”与“劣”二元对立的评价体系,去拥抱在你们身上体现出的多种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都需要学习。
亲爱的同学,希望你将这次偶然的落选,视为考验而非拒绝,视为细雨而非凛风,视为向内检视自己,重新出发,迎向新天地的契机。
我们祝福你,正是因为我们坚信你终将变成更好的你。
此致
祝高孝顺利!
xx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7年5月8日
xx大学给落选者回信的做法及书信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老家湖北襄阳的北京家政女工范雨泰突然在网络上遭遇热捧。近日,她在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发表了一篇7000字左右的“自传”《我是范雨泰》。这篇文章里,44岁的范雨泰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一家三代的生活经历,但又深深透出坚强、自爱、奋斗等可贵的个人品格。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这篇文章就引来10万+的点击量,并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
上述材料,一定会引发你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准套作。
看到一张好的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拍的真不错!你用的是什么相机?”;而看到一张不好的照片时,人们则常常嘲笑拍照者的水平太差。
央视86版《西游记》上映至今30多年,重播3000多次。为什么这部只靠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机拍成的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能经久不衰呢?导演杨洁曾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是用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整整历时六年来完成这部巨著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时,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和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请你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济慈(英国)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