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是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破坏自然,不害怕戕害正义,不害怕违背良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反方: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
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的主辩手,做总结性发言,写一篇辩论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的诗作《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
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二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二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分的高评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中国电影缺席2017年戛纳电影节,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表示:“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它侗不属于我们想要展映的艺术电影类型。”
材料二:看《战狼2》时,在中国海军舰长下令“开火”的一瞬间,一个小男孩大喊了一声“好”,放映厅里顿时掌声四起,观众们都欢笑起来。很多观众说.这么多年了,这一幕他们还是第一次遇见。
材料三:2018年春节假期累计实现综合票房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初一单日取得综合票房近13亿元,创造了我国电影史上新的单日票房纪录。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种种“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已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无人售票公交、无人售货机、无人银行柜员机,直到眼下的无人值守图书馆、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对此,我们或许会联想到:便捷、规则、管理、信任、自律、道德、进步、时尚、创新、失业……
某网站开辟“我也来说说‘无人……’”专栏,现在请你来发声。你可以将最熟悉的某些“无人”公共设施与某一个词或几个词语连结起来,展开思考与联想,表达你独到的看法或体验。
注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一些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讲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一个方言使用得越来越少,就难逃衰落的命运。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其实,讲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一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但是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 孟子 庄子 屈原 司马迁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前些年,跨年晚会大多以欢唱、娱乐为主,卫视跨年之争可谓火热,还出现了“砸钱抢明星”现象。2018新年前夕央视及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较之前些年则有了可喜的变化:央视展现了非同一般的眼界与洞察力,在晚会中大胆创新,对2017年度社会现象进行回顾总结;江苏卫视以“让幸福照亮你”为主题,给人以温暖跨年的直观感受;四川卫视则用“非遗”寻求差异化……各大卫视不再“烧钱”拼明星、拼流量,而是在娱乐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内涵,让跨年“狂欢”在有意思的同时更有意义。
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国诗词大会》把古典诗词吹绿了几个春天,近期的《经典咏流传》这个诗歌与音乐结合的节目也是异常火爆,好评如潮。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仿佛是一夜之间被这类富有创新性的文化节目给弘扬起来了。但我们都知道,人们掌握古典诗词,是在从幼儿到小学再到中学这段十几年的时间中积累的,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师长引导和自学,而这些长期的悄然努力却往往被媒体一笔带过,并未得到应有的宣扬。
这种现象引起你哪些思考?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