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流沙河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
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文化神化了,它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最近,两种看似对立的言论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一是一份新闻期刊刊发文章《社会堕落,从贬低文科始》,作者从个人化的视角和经历出发,为贬低文科的社会风气感到痛心疾首。二是南方一座城市的副市长在演讲中表示,有必要重提“学好数理化,走遇天下都不怕”。
请你结合自身,谈一谈对以上两种言论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春节将至,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每个人都能说出不少。不过有人说,现在过节,春联儿是超市买的,年夜饭是餐馆订的,春晚也变成了微信抢紅包的背景声,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虽然习俗还在但仪式感没了,没有了仪式感也就没有年味了。
关于“过年”的传统习俗和仪式感,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和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我国安徽萧县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盛行于 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在某综艺节目 上,流行歌手尚雯婕将“渔鼓道情”的曲词进行改编,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交替的形式演唱渔鼓道情的《要荆州》。尚雯婕的这次洋派改编引来了老艺术家李谷一的不满: “我不太喜欢你们在中国的舞台上,用外语唱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的尚雯婕却有不同的看法:“音乐面对的听众不只是中国人,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国人可能就听不懂了。”二人的辩论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论战。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中华名族是个非常重民俗节日的国度。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目,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
上述社会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座有91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的桥梁位于某市最繁华地区,这里也是交通枢纽和城市咽喉。可是这座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桥梁又处于城市火车站改造工程范围内,市政府准备启动实施桥梁改造方案,或移走或改造。是要它原样不动,还是要高铁进城?这一事件引发了各界争论,主要有如下两种声音:
建筑艺术保护者们认为,无论从城市历史景观还是历史建筑保护上讲,改变桥原有的结构、材料和体量,无疑会造成对该桥的破坏。“当年的建筑工艺已经失传,原料也不具备了,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原貌。”
火车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高铁不进入主城区中心区域,百姓享用高铁的便利程度就打了折扣,而桥梁自身的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汉字符码是古文化核心密码(代码)的奇妙结晶,它简洁地描述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俨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动镜像,例如“愁”字就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的心情。人们至今仍能从数千年前造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由此产生跨越时空的愉悦。汉字就此维系了中国文明的自我延续性。
但现代人大多远离纸上的书写,常常陷入“提笔忘字”的尴尬境地。汉字之深意,逐渐成为遗失的宝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明确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唐代诗人王湾的名句。诗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诗句在描绘大江日出的壮美意境中,形象地昭示出新、旧事物更替的客观辩证之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 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偶像崇拜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作一篇议论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