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李密《陈情表》)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5)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6)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8) ,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5)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6)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8) ,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养浩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小题1】请从炼字角度鉴赏“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的“急”和“顿”的妙处
【小题2】该曲是怎样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怀的?请结合全曲分析。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养浩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小题1】请从炼字角度鉴赏“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的“急”和“顿”的妙处
【小题2】该曲是怎样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怀的?请结合全曲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
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 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小题1】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
【小题2】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
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 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小题1】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
【小题2】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小题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
【小题2】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小题1】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
【小题2】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
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
名句默写
(1)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2)安能以皓皓之白, 。
(3)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 ?总是离人泪。
(5) ,禾黍秋风听马嘶。
(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则芥为之舟。
(1)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2)安能以皓皓之白, 。
(3)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 ?总是离人泪。
(5) ,禾黍秋风听马嘶。
(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则芥为之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①
【元】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注】①这首曲当是赵禹圭任镇江府判时作的。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小题1】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说“此词称赏者众”,请根据一、二句,具体分析其“称赏”之处。(5分)
【小题2】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①
【元】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注】①这首曲当是赵禹圭任镇江府判时作的。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小题1】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说“此词称赏者众”,请根据一、二句,具体分析其“称赏”之处。(5分)
【小题2】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 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注:①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历经多年的仕宦生活,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此曲为其晚年所作。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曲中的“晚”和第二首曲中的“暮景”,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两首曲子表达的相同情怀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赏析。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 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注:①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历经多年的仕宦生活,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此曲为其晚年所作。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曲中的“晚”和第二首曲中的“暮景”,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两首曲子表达的相同情怀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赏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恨相见得迟,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2)吾闻之,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
4)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5)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7)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8)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1)恨相见得迟,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2)吾闻之,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
4)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5)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7)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
8)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做3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 。
(3)宁赴湘流, ,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 。
(3)宁赴湘流, ,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