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
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小题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相见欢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
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小题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③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柳永的词《八声甘州》,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小题1】词的上片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小题1】词的上片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小题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4分)
【小题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
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4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小题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4分)
【小题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
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4分)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腰围减损。潘鬓:指中年鬓发早白。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教坊:古官署,司宫乐。宫娥:宫女。
【小题1】词中哪两句最能表现作者被俘的含悲饮恨生活?(2分)
【小题2】上阕最后一句“几曾识干戈?”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3】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跋李主词》中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读了苏轼的这段话,联系本词,你认为李煜这首词是辞别太庙时所写还是沦为臣虏之后所作?简述理由。(2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腰围减损。潘鬓:指中年鬓发早白。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教坊:古官署,司宫乐。宫娥:宫女。
【小题1】词中哪两句最能表现作者被俘的含悲饮恨生活?(2分)
【小题2】上阕最后一句“几曾识干戈?”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3】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跋李主词》中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读了苏轼的这段话,联系本词,你认为李煜这首词是辞别太庙时所写还是沦为臣虏之后所作?简述理由。(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每小题4分,共8分)
苏 幕 遮
[宋]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关于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赏析这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苏 幕 遮
[宋]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关于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燎沉香”也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
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
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
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
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寄。 |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雨——风荷举。 |
D.这首词想象神话,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小题1】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2分)
【小题2】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
么人物暗讽什么?倾吐了作者什么情怀? (4分)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小题1】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2分)
【小题2】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
么人物暗讽什么?倾吐了作者什么情怀?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清平乐
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小题1】词中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3分)
【小题2】鉴赏“寒压花梢颤”一句。(4分)
清平乐
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小题1】词中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3分)
【小题2】鉴赏“寒压花梢颤”一句。(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小题1】两词都写到了“荷”,请问两词分别描写出了什么时候的荷花?(2分)
【小题2】词中的主人公有何不同?两词分别借荷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感情?结合词作内容,请作简要赏析。(5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小题1】两词都写到了“荷”,请问两词分别描写出了什么时候的荷花?(2分)
【小题2】词中的主人公有何不同?两词分别借荷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感情?结合词作内容,请作简要赏析。(5分)
诗歌鉴赏
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小题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小题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小题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小题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小题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小题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