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1)朱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词都描写了早春景色,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1)朱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词都描写了早春景色,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 。(贾谊《过秦论》)
(2) , 或植仗而耘耔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7)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1)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 , 。(贾谊《过秦论》)
(2) , 或植仗而耘耔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苏轼《定风波》)
(6)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7)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李密《陈情表》)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7)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李密《陈情表》)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7)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杜牧《阿房宫赋》)
(2)可堪回首,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5) ,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杜牧《阿房宫赋》)
(2)可堪回首,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5) ,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兄弟不知, 。 (《诗经·氓》)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春江花朝秋月夜,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1)兄弟不知, 。 (《诗经·氓》)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春江花朝秋月夜,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我国古代不乏有爱国之士,他们的爱国言行、情怀与精神在一些传世的诗文中常常有所体现,如:屈原《国殇》中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即通过楚国爱国将士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奋死抗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 ”等句则借历史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词人自己人老心不老,志在恢复中原、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夜缒而出”游说秦伯之举同样表现了其一片爱国之心,其说辞从“秦、晋围郑, ”开始,至“ ,唯君图之”收束,从多个角度剖析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秦伯。
我国古代不乏有爱国之士,他们的爱国言行、情怀与精神在一些传世的诗文中常常有所体现,如:屈原《国殇》中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即通过楚国爱国将士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奋死抗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 ”等句则借历史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词人自己人老心不老,志在恢复中原、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夜缒而出”游说秦伯之举同样表现了其一片爱国之心,其说辞从“秦、晋围郑, ”开始,至“ ,唯君图之”收束,从多个角度剖析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秦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⑵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⑶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⑷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⑸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⑹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⑺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⑴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⑵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⑶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⑷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⑸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⑹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⑺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杜宇即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小题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小题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5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杜宇即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小题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小题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苏轼《赤壁赋》)
(7)舞幽壑之潜龙, 。(苏轼《赤壁赋》)
(8)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苏轼《赤壁赋》)
(7)舞幽壑之潜龙, 。(苏轼《赤壁赋》)
(8)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3)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雕栏玉砌应犹在, 。 (李煜《虞美人》)
(1)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2)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3)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雕栏玉砌应犹在, 。 (李煜《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