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发端两句便点出了行军环境,“烟尘"一词暗示将士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作战,表现了战士们以身许国,英勇豪迈的情怀。
B."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句,前句“飞”字预警了军情危急,时空快速切换,从榆关、碣石至瀚海、碣石,气氛从宽缓渐入紧张。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以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等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最象,渲染了萧条阴惨的氛围,烘托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D.同为边塞诗,李颀的《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与高适诗中的“征人蓟北空回首",都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
【小题2】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评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请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呜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用以敲击巡更。③公主琵琶:指汉武帝时公主远嫁乌孙一事。④蒲桃:即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先描写辛劳又单调的从军生活,又着意描写了边陲的恶劣环境,肃穆而凄凉。
B.三、四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征夫与远嫁公主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同样的幽怨之情。
C.诗歌七、八句中,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使用叠字,强化了情感。
D.诗中写征夫之苦,直到最后两句才画龙点睛,点出君王开边目的,显出巨大的讽喻力量。
【小题2】本诗结尾两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2)“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药:芍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采薇》这首诗表现了士卒对戍守边防有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①摐:撞击。②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③伐:敲击。④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小题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节选部分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朱颜B.猿猱欲度攀援
C.砯崖石万壑雷D.幽壑之潜蛟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诗是说鲁酒不能醉人。
D.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E.最后两句是说想要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小题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君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君之情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小题2】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古木 号:引声长鸣,呼啸
B.连峰去天不尺 盈:满、足
C.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上青天 以其无礼
B.见悲鸟号古木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险也如此 真无马邪
D.锦城云乐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山,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过,轻疾敏捷的猿也不能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极写蜀道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的要道,诗人通过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人们的畏惧心理。诗人捕捉了手扪星辰、屏住呼吸、抚膺长叹等细节,这些细节是实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小题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最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