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果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诗人应博学鸿词科不第,从长安回到泾原。②“前溪”句:前溪村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歌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牡丹花之飘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写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迟而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天怒放,却过早地凋落而更使人愁。
B.颔联和颈联,诗人写环境与牡丹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于地,一年的美好生机,已付与污泥流尘。
C.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展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是诗人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
D.本诗借牡丹感慨身世,把诗人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中,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
【小题2】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中“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难点:如何理解《锦瑟》一诗的艺术技巧?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小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李凭箜篌引》的题目如何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阁夜》最突出的情感是什么?(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首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沉痛的基调。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处于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1)下列各项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或是因酒而生情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歌的象征。
B.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
C.颔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D.颈联“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是全诗的点题之句,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是送别友人。
(2)李白“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