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选自《晋书·列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忧愁
B.太傅不得不尔殆:危险
C.吾不于姊谋:谋划,商量
D.不父母忧患而已遗:遗留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B.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C.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D.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小题3】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子”指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坚决地推辞,文帝也不同意,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看了之后,认为锦被过于华丽,于是就用东西压在锦被上面。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6 05:2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B.“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太祖、单于、阁下、台端”等。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侵,从容曰:“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还为御史中丞。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迁太子左卫率。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斌惧曰:“谨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南史·袁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B.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C.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D.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
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
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
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少时风度翩翩,涉猎广博,通晓文学,词采遒劲华丽,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深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深思熟虑,为宋文帝攻赵、魏献策,规劝文帝在泰山封禅,但文帝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能力。
C.袁淑喜欢说大话,常被人捉弄。刘浚曾赠钱三万给袁淑,过后又追回,袁淑对这种戏弄很不满,还以此上纲上线,一时被人嘲笑。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正气凛然。在他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刘劭要弑君篡位,他先是严正劝告,再是断然拒绝,最后至死不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
(2)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辟入府。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方议城银州,谍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官属不肯从,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裨将耿端彦疾驱至银州,五日城成,夏人果从泾原至,则城备已固,遂遁去。进枢密直学士。
节夫在延安日久,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言:“今既得石堡,又城银州,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太原府。
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河东、河北骚动,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降为待制、知永兴军,数月,卒。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陶节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B.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速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C.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底暴山谷/间捕系狱/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D.第进士/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宁,年号,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名号。遇到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要更换年号。
B.谍,情报。文中指陶节夫派人秘密打探夏人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消息。
C.裨将,副将。裨,副的,古代祭把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路,宋代行政区域名,是直辖于中央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节夫德行高尚,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而狡猾的罪犯杨元,杨元把他视为“长者”,崇敬他,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刑罚。
B.陶节夫守边有功,屡得升迁。,他成功招降羌人,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升任显谟阁待制。
C.陶节夫料事如神,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下令加强银州城防,夏人果然袭击银州,银州因城防坚固,得以保全。
D.陶节夫足智多谋,恪尽职责。他兼任泾源等地经制司时,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成功计擒李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
(2)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拒弗纳。

同类题4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为吐蕃所执,死焉。
②时隋婴孺,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不为屈。韦夏卿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③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进承旨学士,迁兵部侍郎。
④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注释: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②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③报聘: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来访,而前往该国访问。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时隋婴孺,长   (2)韦夏卿其节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隋怡然坐
A.放纵B.店铺C.扩展D.陈列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其非实
A.诋毁B.计算C.资财D.疾病
【小题4】第④段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B.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C.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D.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小题5】把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小题6】根据文意,概括路隋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后晋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
B.文中的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州”一级的地方军政长官。
C.“旗”是指挥战争的重要讯号,它与金、鼓配合,使士兵知所进退,统一行动。古代用于指挥军队的还有鼓、金(锣)等,击鼓前进,鸣金则退。
D.“班师”在文中指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古文中常有班师回朝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他在檀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得到后晋少帝的称赞。
B.药元福临危不惧,敢用奇兵。他同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作战时,出敌不意迎风而战,把敌人打得大败。
C.药元福处险不惊,善用谋略。他在遭遇敌人阻击之时毫不慌乱,自告奋勇,配合主帅冯晖击溃敌军。
D.药元福分析精准,预料准确。在后周世宗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时,他准确预判出敌人定要追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