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权万纪,其先出天水,后徙京兆,为万年人。父琢玠,隋匡州刺史,以悫愿①闻。万纪悻直廉约,自潮州刺史擢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掌内外官考,万纪劾其不平,太宗按状,珪不伏。魏征奏言:“房玄龄等皆大臣,所考有私,万纪在考堂无订正,今而弹发,非诚心为国者。”帝乃置之,然以为不阿贵近,繇是奖礼。万纪又建言:“宇文智及受隋恩,贼杀其君,万世共弃,今其子乃任千牛,请斥屏以惩不轨。”帝从之。万纪与侍御史李仁发既以言得进,颇掉罄②自肆,众情懔懔。征奏:“万纪等暗大体,诋讦弹射皆不实。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钓强直名,迷夺圣明。以小谋大,群下离心。如玄龄等且不得申,况疏贱之臣哉?”帝寤,徙万纪散骑常侍,而免仁发。数年,复召万纪为持书御史,即奏言:“宣、饶部中可凿山冶银,岁取数百万。”帝让曰:“天子所乏嘉谋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贤进善乃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邪”斥使还第。
久之,由御史中丞进尚书左丞,出为西韩州刺史。徙吴王长史。王畏其直,善遇之。齐王祐不奉法,帝素奇万纪能左右吴王者,乃徙为祐长史。祐暱③比群小,万纪骤谏不入,即条过失以闻。帝遣刘德威按问,因召祐入朝。祐恐,与所嬖燕弘亮谋杀之,而万纪先引道。祐遣弘亮驰彀骑追击,斩首,殊支体,投圊中。又杀典军韦文振。文振本以校尉从帝征伐,以质谨自将,帝使事祐,典厩马。切谏不纳,辄见万纪道之,故祐内尝忿疾。万纪死,文振惧,驰去,追骑获之。祐平,赠万纪齐州都督、武都郡公,食二千户,谥曰敢,文振左武卫将军、襄阳县公,食千户。(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悫(què)愿:诚实,谨慎。  ②掉罄:急躁厌烦,争论。   ③暱比:亲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纪其不平劾:检举
B.杀其君贼:暗地
C.万纪等大体暗:不明
D.即过失以闻条:列举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所乏嘉谋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贤进善/乃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邪/
B.天子所乏/嘉谋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贤/进善乃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邪/
C.天子所乏/嘉谋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贤进善/乃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邪/
D.天子所乏嘉谋善政/有益于下者/公不推贤/进善乃以利规我/欲方我汉桓灵邪/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万纪为官刚直不阿。房玄龄、王珪考核朝廷和地方官吏有偏袒之心,万纪不惧他们是权贵近臣,敢于弹劾他们考核不公正。
B.权万纪深得皇帝赏识。万纪不明大体,诋毁、揭短、弹劾都不符合实情,以致群臣离心,但皇帝没有像对李仁发那样处置他。
C.权万纪多次建言,有时不合圣意。他向太宗皇帝提的在宣、饶地区开山炼银建议,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受到了严厉斥责。
D.权万纪为国恪尽职守。皇帝调他担任李祐的长史时,齐王李祐亲近小人,万纪曾屡次进谏,未果后就写奏章上报他的过失。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钓强直名,迷夺圣明。
   
   
(2)齐王祐不奉法,帝素奇万纪能左右吴王者,乃徙为祐长史。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dú弓袋)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崖坠水死者无算:计算
B.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还。引:引导
C.斩敬,贵立功责:责令
D.间疾驰三日夜间道:小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C.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次膺,莱州人。俊慧力学,日诵千言。甫,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值山东乱,举室南渡。属闽寇陷建州,宰相吕颐浩以次膺宰浦城,遏贼冲。比至,寇党已焚其邑。于是披荆棘,坐瓦砾中,安辑吏民,号令不烦,邑民便之。数月,韩世忠破贼,复建州,除审计司。余党范黑龙破邻邑,闽帅张守次膺,俟贼平而后行。乃募乡兵习强弩,贼至,与之夹水而阵,矢齐发,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
擢右正言。韩世忠男直秘阁,次膺奏曰:“攻城野战,世忠功也,其子何与?幸门一启,援例者众。”上信纳。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章留中。
求去,除湖南提刑。先是,贼龙渊、李朝拥众数万,据衡之茶陵,桧匿不奏,乃以见阙处次膺。既抵长沙,贼势方张,戍将抽回,始悟桧欲陷之。即单车趋茶陵,擒贼骁将戮之,募贼党毛义等,赍榜谕以朝廷抽回戍将,务欲招安,宜亟降,待以不死。龙渊、李朝相继降,仍请料精锐,可得禁旅万余。次鹰笑曰:“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
金好成,赦书至衡阳,次膺极陈其诈。书奏,不报。金陷三京。次膺罢。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桧死,起知婺州,孝宗即位,手诏趣召。隆兴改元三月,同知枢密院事。符离之师,捷奏日闻,次膺手疏千言,乞持重。未几,军果溃。及见,上颜色不乐,奏言:“师溃而归,此上天大儆戒于陛下。”上叹其先见。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节选自《宋史·辛次膺传》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B.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C.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D.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是指古代男子到十八岁举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人。
B.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C.招安是指古代的统治者劝诱反叛者投降归顺。
D.隆兴是宋孝宗在位时用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次膺勤政实干,临乱不慌。他在贼寇毁城之后,坐在废墟中发布号令,妥善安抚官吏和百姓。
B.辛次膺不畏权贵,刚正直言。他上奏反对韩世忠的儿子无功居要职,弹劾奏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投拜金贼等行径。
C.辛次膺额有勇有谋,刚柔并济。秦桧企图借贼寇之手除掉辛次膺,辛次膺单车直入茶陵,擒拿贼寇将领,顺利招安贼寇。
D.辛次膺知已知彼,颇有预见。他曾指出金请求议和有阴谋,并在战场捷报频传时告诫宋军谨慎,否则易败,后来事情都如他所料。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
(2)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权特使然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B.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C.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D.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君主对臣子的称谓,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君王的谦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专指升职,“谪”专指降职。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本书选自《三国志》,《三国志》和《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担任过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
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
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二人告归乡里行将为人所
B.尔何相信之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则刘病日
D.时式出行还少无俗韵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古诗文阅读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③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褊:狭小   ④惄:nì 忧思。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夜往窃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守信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令因梁瓜之美皆白衣冠以送之
B.梁亭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具以闻楚王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以其无礼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①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④
【小题4】(小题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小题5】(小题5)翻译句子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2)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
(3)请从第一句翻译中提炼出特殊句式,并写出翻译时的注意事项(规律提炼)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谓,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妇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有删节)
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②数奇(jī):指命运不好。
③永陵:指明世宗嘉靖皇帝。宋、元、明三代皆以陵名称谓已故皇帝。
④麴櫱(qūniè):酿酒用的发酵剂,这里指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屡试辄蹶:挫折,失败。
B.会得白鹿,文长作表属:通“嘱”,嘱托,吩咐。
C.虽其体格时有卑者体格:身体健康状况
D.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牢骚:抑郁不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所作表文受到皇帝青睐;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
B.徐文长广博的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而胸中又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所作诗歌匠心独出,文章见解独到,文气深沉去度严整;所画花鸟苍劲中透出姿媚,超逸有致。
C.徐文长傲视官场和权贵,官场中不拘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的拒不接纳;佯狂自虐,抱愤而死。
D.作者对徐文长的才华和人格大为赞赏,认为“无之而不奇”;对其不幸命运深表同情,说“斯无之而不奇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对答
B.万里奇天祥志节素:向来
C.天祥亡入真州夜:在夜晚
D.天祥临刑从容殊:不同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