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dú弓袋)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崖坠水死者无算:计算
B.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还。引:引导
C.斩敬,贵立功责:责令
D.间疾驰三日夜间道:小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C.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06 11:5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贞、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元和”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D.刑部是古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写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髻踞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不,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号其书曰“新语”。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大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则吕氏谋益衰。陆生以此名声藉甚。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佗,令尉佗去黄屋称制,令诸侯,皆如意旨。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尉佗,又名尉他。②真定,即今河北正定。③太尉峰侯,即周勃,封降侯,后因功升为太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佗椎髻踞见陆生 箕: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
B.高帝不,有惭色 怿:高兴
C.常燕居深念  燕居:坐立不安
D.令诸侯  比:与……同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佗平定南越,在陆贾初次出使时,赐陆贾价值千金财物,因而成功受封为南越王。
B.文章记述刘邦骂陆贾用语粗俗,但又能接受陆贾的批评,这体现作者务实的写作态度。
C.陆贾认为国家危难时,将军作用重要,他曾游说陈平与太尉周勃联手,应对诸吕阴谋。
D.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让南越王尉佗去除僭越之仪,最终使他服从汉朝的管治、约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2)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3)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大权不分。
【小题4】简要概括陆贾是如何成功游说尉佗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娃李,名卫,字又玠。公伉健有气,入赀为户部郎,司纳粟事。亲王某属每金千加平十两,公不可。强之,则舁柜置户部东瘤下,署曰:某王赢余。王大惊,谕止之。世宗心重之,登极,授云南驿盐道,迁布政使,旋巡抚浙江
②公不甚识字,而遇文人甚敬。修《浙江志》,建书院,饩麇独丰。公余坐南面,召优俳人季麻子说汉、唐杂事。遇忠贤屈抑,佥壬肆志,辄呜咽愤骂,拔剑击撞。凡文移奏章不过目,听人雒诵,不可于意者,嚯啃命改,动中肯綮。虽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
③公尤长于治盗。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即时擒获。所到处江湖千里如枕席,行舟桴鼓不鸣,不禁伎,不擒摴蒱,不扰酒坊茶肆。公为政一切听从民便,歌舞太平,诱掖而张皇之。民喁喁大和,愈卑贱者愈祷颂焉。雍正十二年,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
④论曰:世宗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
(注)①佥壬:小人、奸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而文人甚敬(_____) (2)奴婢主人藏铜器者(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勉强B.强迫C.强暴D.劝勉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诱掖而张
A.惊慌,慌张B.夸张,炫耀C.猖狂,轻狂D.扩大,壮大
【小题4】第③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B.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C.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D.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
【小题6】第②段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是
【小题7】从第④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冠 甫:刚刚
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  报:批复
C.兵夜渡河    引:率领    
D.其为灾当甚  益:增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B.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C.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D.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D.“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