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汉军乃觉之 ②乃有二十八骑 | B.①以无厚入有间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C.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D.①项王瞋目而叱之 ②善刀而藏之 |
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①地方千里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为之踌躇满志 |
B.①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②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③依乎天理 |
C.①左右皆泣 ②齐楚之精英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
D.①期山东为三处 ②韩魏之经营 ③汉军皆披靡 |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对所给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复以小艇游庙中 ⑥与遇宋将军家
⑦然今卒困于此 ⑧非战之罪也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复以小艇游庙中 ⑥与遇宋将军家
⑦然今卒困于此 ⑧非战之罪也
A.①②④/③⑦/⑤⑥/⑧ | B.①④/②⑤/③⑦⑥/⑧ |
C.①②④/③⑦/⑥/⑤⑧ | D.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复驾言兮焉求 |
B.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C.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②官知止而神欲行 |
D.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气凌彭泽之樽 |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诗作《咏怀》。 |
B.《阿房宫赋》中“剽掠其人”的“人”,相当于“民”,是唐朝时期对平民的称呼。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
C.战国时除秦以外,六国都在崤山大散关以东,故称六国为山东。现今,山东为省名,因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
D.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文言文中常见的区划名称还有道、路、府、州、县等。 |
下列每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砉然向然,奏刀马砉 然 ②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
B.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C.①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②官知止而神欲行 |
D.①往往阳狂垢污 ②善刀而藏之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不是傍晚,而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
B.“风骚”中的“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作品《楚辞》中的《离骚》篇。后来,“风骚”并称,泛指文学。 |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搭建的屋舍。亦作“庐墓”。 |
D.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②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经过 |
B.①亡其两骑耳 亡:死亡 ②不霁何虹 霁:天晴 |
C.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假使,如果 ②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
D.①而望幸焉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②如土委地 委:卸落 |
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的一项是( )
A.①骑皆伏曰 ②扣其乡及姓字 ③善刀而藏之 |
B.①往往阳狂垢污 ②田父绐曰 ③乌江亭长檥船待 |
C.①奏刀騞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
D.①砉然向然 ②所当者破 ③亡其两骑耳 |
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是我国古代称谓方式,可以将身份置于名字之前,类似的还有优孟、师襄、师旷等。 |
B.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统称为“江东”。 |
C.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 |
D.“平明”与“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以“夜半”为时间起点进行时间排序的话应是: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