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诗作《咏怀》。
B.《阿房宫赋》中“剽掠其人”的“人”,相当于“民”,是唐朝时期对平民的称呼。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C.战国时除秦以外,六国都在崤山大散关以东,故称六国为山东。现今,山东为省名,因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D.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文言文中常见的区划名称还有道、路、府、州、县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1 10:4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项中
文化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席位常以左为尊,职位常以右为尊,如“归国,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C.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如“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D.在古籍文献中,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三十日叫“晦”。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
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
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D.《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
同类题3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夷之中,故后世称其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B.“顿首”是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C.“博士”在古代为学位名称,现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职官,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的职官。
D.“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同类题4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同类题5
《论语》中,孔子对人的年龄有不同一般的说法,如三十岁的被称作“而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四十岁被孔子称为“________” (2) 五十岁被孔子称为“________”
(3) “耳顺”是指_______岁 (4)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_______岁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古代地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