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是我国古代称谓方式,可以将身份置于名字之前,类似的还有优孟、师襄、师旷等。
B.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统称为“江东”。
C.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
D.“平明”与“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以“夜半”为时间起点进行时间排序的话应是: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1 01:0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侨,字维升,吉水人。举弘治十二年进士,新会知县,有惠爱。正德初,入为大理右评事。五年四月,京师旱霾,上疏曰:“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沴作。顷因京师久旱,陛下特沛德音,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滞。臣窃以为天心仁爱未已也。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科道知之而不敢言,内阁言之而不敢尽,此壅蔽之大患也。古者进退大臣,必有体貌,黥劓之罪不上大夫。迩来公卿去不以礼,非所以待耆旧、敬大臣也。传曰:‘赏僭则及淫人,刑滥则及善人。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今之刑罚,滥孰甚焉。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庶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其秋,瑾败,侨寻召复官,引病去。宸濠反,王守仁起兵吉安,侨首赴义。世宗即位,即家台州知府。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嘉靖二年举行卓异。都御史姚镆上书讼侨曰:“逆瑾乱政,廷臣结舌,全躯自保。而给事中刘掞、评事罗侨殉国忘身,发摘时弊,幸存余息。遭遇圣朝,谓宜显加奖擢,用厉具臣。乃侨知台州,掞知长沙,使怀忠竭节之士淹于常调,臣窃为朝廷惜之。”帝纳其言,侨广东左参政,侨辞。部牒敦趣,不得已之官。逾年,遂谢病归。侨敦行谊,动则古人。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侨以为非礼,遗书责之。其峭直如此。

(节选自《明史·罗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B.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土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C.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D.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B.内阁,明代设置大学士作为顾问,参与机务,称作内阁。内阁权力大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
C.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劓,割掉鼻子的刑罚。劓,从刀从自,“自”是鼻的古字,象征用刀割鼻。
D.除、授,都表示任命官职;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还有加、升、超、提、陟、迁、徙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侨忠心为国,敢于进谏。京师久旱无雨,罗侨上书直陈时弊,劝谏皇帝弃玩乐,远小人,勤政务,敕令守成律,这样就能消弭上天的灾变,收拢民心。
B.罗侨看淡官位,不计得失。刘瑾败落,罗侨不久被召回任职,随后就以病离职;宸濠反叛,他首先赴义平叛;不得已担任广东左参政,后托病辞官归乡。
C.罗侨关心农事,教化百姓。任台州知府时,邀请百姓询问民间疾苦;每年按时巡行田间,督促完成农桑种植,讲明婚丧嫁娶祭祀等礼节,境内治理安顺。
D.罗侨为人忠义,性格刚直。他建忠节祠,祀奉方孝孺;罗侨敦行道义,罗洪先在守孝期间仍然坚持讲学,罗侨认为他这样做不合乎礼法,就写信责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滯。
(2)迩来公卿去不以礼,非所以待耆旧、敬大臣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小题2】下列选项对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晏婴荐田穰苴曰 ②以监军,可 ③夕时,庄贾至 ④斩其仆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据《周礼》记载,“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
B.“表”“漏”,古代测时器具,“表”在白天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如“立八尺之表”;“漏”在夜晚滴水漏沙,用刻度测定时间,如“更漏声残”。
C.“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等,古代有身份的人用来放牧牛羊的工具,如汉代苏武在胡地“杖汉节牧羊”十九年。
D.“骖”,是古代拉车的马。驾车时,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叫服,两旁的叫骖,如“俨骖騑于上路”。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兵 勒:统率,训练
B.申明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C.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   徇:示众
D.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劳:劳苦,功绩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被荐入仕,得到赏识。在晋燕侵犯、齐国败绩的时刻,齐王非常信任他,先任命他为将军,又升为大司马。
B.穰苴治军严厉,不惧权贵。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平易待人,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因此病发而死。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