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C.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
D.惑而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A.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 |
B.士之处此世 而望名誉之光、道徳之行 |
C.其国家可几而理欸 其孰能讥之乎 |
D.强者必说于言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
A.宾主尽东南之美 此小大之辩也 |
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实迷途其未远 |
C.穷且益坚 且臣少仕伪朝 |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骊山北构而西折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舆:同“与”,跟。 |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
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符合。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风雨兴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
C.輮使之然也 河东凶亦然 |
D.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
C.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A.奋六世之余烈 杳不知其所之也 斯用兵之效也 |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蟹六跪而二螯 |
C.洎牧以谗诛 挟飞仙以遨游 作《师说》以贻之 |
D.其势弱于秦 多于周身之帛缕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例句:及时相遣归 府吏见丁宁
A.还必相迎取 相见常日稀 | B.嬉戏莫相忘 君既若见录 |
C.登即相许和 渐见愁煎迫 | D.叶叶相交通 黄泉下相见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出,未辞也。辞:告辞。 |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 |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
D.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 |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吾令人望其气 |
C.①公为我献之②君为我呼入 |
D.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②唉!竖子不足与谋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项羽的军营。 |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草木丛生。③冯(píng)夷:水神。④畴昔:昨夜。【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C.是岁十月之望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
D.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
A.复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 |
B.飞鸣而过我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D.曾日月之几何 凌万顷之茫然 |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哀吾生之须臾 怨灵修之浩荡兮 |
B.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
C.因寄所托 因击沛公于坐 |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险以远,则至者少 |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良曰:“长于臣” |
B.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