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①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崔骃传》)
(注)①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曾封安丰侯。窦宪和弟弟窦笃曾担任侍中和中郎将。【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 属:连缀,写 |
B.公何得薄哉? 薄:接近 |
C.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 美:赞美 |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 殆:危险 |
A.作《达旨》以答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B.公何得薄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C.满溢之位,道家所戒 某所,而母立于兹 |
D.故君子福大而愈惧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
A.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
B.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
C.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
D.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
A.崔骃呈上的《四巡颂》都符合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文雅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 |
B.皇上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让我试着接见他。” |
C.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青睐,予以破格提拔。 |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
(1)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2)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奏盆缻秦王 奏:进献 |
B.相如张目叱之 叱:怒目而视 |
C.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愉快 |
D.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
A.会于西河外渑池 不能容于远近 |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 |
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
A.渑池会前,蔺相如和廉颇都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廉颇向赵王诀别时说,“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表明了他对赵国前途的深谋远虑。 |
B.渑池会上,秦王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以守为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秦王针锋相对,智斗秦国国君,使秦王自取其辱。 |
C.渑池相会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正面刻画,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 辞令的外交家的素质,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
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说明渑池会的胜利是以廉颇陈兵国境、严阵以待的军事准备为后盾 的,是赵国外交和军事两相配合的成功,也是蔺相如和廉颇相互合作的结果。 |
①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②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①。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③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翱甚倚恭,转左。父忧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注)①戢:收敛,停止。②耗羡: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的所余。【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除户部的主事(_____)
(2)寻迁江江西左布政使(______)
(3)官吏干没五十万(_____)
(4)酌轻重(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杨傅荐,擢莱州知府。/余以充本府军饷。 |
B.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 |
C.恭白于巡抚韩雍。/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 |
D.遂放遣守者八百人。/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
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小题4】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为官履历看,崔恭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未遭受过贬谪罢黜。 |
B.崔恭认为李秉所制定的耗羡计算方法不公平,因此恢复旧例。 |
C.宪宗即位时崔恭“乞致士”,说明他还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
D.崔恭最后在太子少保的职位上去世,朝廷为此给他加赠缢号。 |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_________(2)芝异其对_________
(3)虽矜饥馁_________(4)淮南岁俭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
C.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城邦中矣 |
【小题5】请各举一例,简析苏琼在为人、处事上的独到之处。
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选文出自_________(作者)的作品《过秦论》。【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始皇既没 (____) ⑵而迁徙之徒也 (____)
⑶非铦于钩戟长铩也(____)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时 |
B.而迁徙之徒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C.然后以六合为家 长者加以金银华服之美 |
D.为天下笑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 |
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⑵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小题5】结尾一段,作者从____、武器、___和____四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对比。
送童子鸣序
归有光
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数年前,舣舟娄江,余过之。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今年复来,吾友周维岳见余,为念其先人相与之旧,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余尤念之。
尝见元人题其所刻之书云,自科举废而古书稍出,余盖深叹其言。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士不复知有书矣。以不读书而为学,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恶。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鸣于书,盖历能诵之。余以是益奇子鸣。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1)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尝为余言: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以此知书之神也。非书之能为神也,古人虽亡,而其神者未尝不存。(2)今人虽去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此书之所以可贵也。虽然,今之学者,直以为土梗已耳。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岁暮,将往锡山寓舍,还归太未,书以赠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舣舟娄江,余过之 过:经过、路过 |
B.为念其先人相与之旧, 相与:相处、相交往 |
C.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 滋盛:众多、兴旺。 |
D.余以是益奇子鸣 奇:认为……不同凡俗 |
A.然子鸣依依于余 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
B.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C.而其神者未尝不存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今欲求古书之义 填然鼓之 |
①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
②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
③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
④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
⑤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
B.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
C.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
D.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
A.作者介绍与童子鸣交往的一些生活片段,欣赏童子鸣积极求学的精神,也为他的生计而担心不已。 |
B.自从科举被废除以后确实一些古书渐渐出来,作者深深叹服童子鸣说的这些话。 |
C.作者认为典籍是天下的神灵、怪异之物,每日与它们在一起,智慧必定有能够自行开发的机会。 |
D.作者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批评世人忽视读书而去争相谋取功名利禄的不良风气。 |
(1)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2)今人虽去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小题1】上文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
B.暗莫甚焉/有由然焉 |
C.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君暗臣谗,以居百姓之上 |
D.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
事 是 而 臧 之 犹 却 众 谋 况 和 非 以 长 恶 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小题5】概括本文观点,指出说理时所用的论证方法。
(1)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周容《春酒堂诗文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____________) (2)渡者熟视小奚(____________)
(3)速进,则阖(____________) (4)予愠为戏,趋行(___________)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③其犹是也夫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
A.为不能进城感到十分懊丧。 |
B.为渡者的戏言感到十分恼怒。 |
C.为不听渡者的忠告,悔恨交加。 |
D.觉得自己先前的做法不对而茫然自失。 |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小题5】短文记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悟出了一点哲理: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①吴中既有伪书画,又造伪法帖,谓之充头货。旧有《含翠亭》伪帖,以宣城梅鼎祚《真娘墓诗》为米南宫诗,后有“元丰壬辰米芾书”字样。考元丰纪元始口戊午,终,乙丑,而无壬辰,其为伪迹可知矣。
②更有奇者,买得翻板《绛帖》一部,将每卷头尾两张重刻年月,以新纸染色拓之,充作宋刻,凡五部,一曰《绛帖》,即原刻也,二曰《星凤楼帖》,三曰《戏鱼堂帖》,四曰《鼎帖》,五曰《潭帖》。各省碑客买者纷纷,其价甚贱,不过每部千文而已,遂取旧锦装池,外加檀匣,取收藏家图章如项墨林、高江村之类印于帖上,以为真宋拓。而官场豪富之家不知真伪,竟以厚值购之,其价不一,有数十金者,有百余金者,有至三五百金者,总视装潢之华美,以分帖之高下,其实皆伪本也。
③嘉庆初年,有旌德姚东樵者,目不识丁,而开清华斋法帖店,辄摘取旧碑帖,假作宋、元、明人题跋,半石半木,汇集而成,其名曰《因宜堂法帖》八卷、《唐宋八大家帖》八卷、《晚香堂》十卷、《白云居米帖》十卷,皆伪造年月姓名,拆来拆去,充旧法帖,遍行海内,且有行日本、琉球者,尤可嗤鄙。
(注)梅鼎祚: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文学家,安徽宣城人;米南宫: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蒂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小题1】可以填入文章中方框的虚词是( )
A.矣 | B.哉 | C.夫 | D.欤 |
A.伪书画 | B.伪法帖 | C.旧书画 | D.旧法帖 |
【小题4】第二段中官场豪富之家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5】概括本文所提及的做伪手段
①魏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②子击①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③吴起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④魏文侯谓李克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②,二子何如?”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⑤魏文侯问李克曰:“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注)①子击:魏文侯的公子魏击。②非成则璜:成、璜指魏成和翟璜两个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富贵者骄人( ) (2)穷视其所不为( )
(3)民不与( ) (4)以来四方之士(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其子无功而食之 |
B.吾之相定矣 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 |
C.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以乱乡曲之教 |
D.贫视其所不取 国其有淫民乎 |
【小题5】文章①②⑤段中,值得君王借鉴的为君之道(为政理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