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句是( )
A.进兵北略B.明年复攻赵
C.弃甲曳兵而D.公车特征拜郎中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野马也,尘埃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者)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而师之 (从:跟从)
C.有饿莩而不知发 ( 涂:通“途”道路)
D.作《师说》以之 ( 贻:赠送)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它文句不同的一项( )
A.晋函陵B.进兵略地
C.皆白冠送之D.雪霏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士贰其行。  ( 爽,差错。)
B.长息以掩兮。 ( 涕,眼泪。)
C.始还家门。  ( 适,女子出嫁。)
D.山不高,海不厌深。  ( 厌,讨厌。)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焉 与:参与
D.不能也 易:交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侯王   争必
B.三代兴   知诸侯不可复
C.学士大夫多非之   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君臣父子相贼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小题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书 逸:散失
B.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C.未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敢引疾   ②臣敢上壁
B.①御制诗纪其事 ②日削月割,趋于亡
C.①四海好学能文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①去人爱思之  ②临清流赋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D.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2)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置之坐上
A.①②③④⑤⑧B.②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④⑥⑧⑨D.①③⑤⑧⑨⑩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使)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C.眄庭柯以颜(怡:使……现出愉悦)D.胡为乎遑遑于何之(遑遑:坚决的样子)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